本書是上海社科院黨建研究會成果匯編,內容涉及社區基層黨建、黨員黨性認識、黨建客戶端建設、信息化黨建向大數據黨建轉型、區域科技協同與黨建聯動研究、自適應黨員教育優化、掌上黨建系統、民營企業黨建等各個領域。具體包括:如何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如何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農村、城市社區街道和樓宇等基層黨組織的黨建新路徑實踐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黨建工作情況,社會組織、國企黨建情況,“互聯網+黨建”新模式發展探索,等等。
2020年是上海社會科學院黨的建設研究會成立的第五個年頭,由院黨建研究會主編的《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建研究成果匯編(2020)》如期出版。本書是上海社科院黨建研究會成果匯編第一次公開出版,也作為對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的獻禮。
在過去的5年里,我院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市委宣傳部的支持、在院內外專家的悉心指導下,通過黨建研究會組織引導,研究視野不斷延伸,研究方式不斷豐富,逐漸覆蓋了基層黨建、城市黨建、新社會組織黨建、國有企業黨建、科研院所黨建、樓宇黨建等相關領域。本書匯集的18篇研究報告是2020年相關研究領域成果的集中體現。在整個黨建課題研究過程中,院黨建研究會探索采用了全過程管理和開放式研究,尤其強化青年黨建研究力量的孵化和培養,引導青年科研人員做到專業研究和黨建研究打通、個人研究和跨領域協同打通、學術研究和社會運用打通。結合2019年度宣傳系統黨建研究重點,組織開展黨建國情調研20余次,涉及社區基層黨建、黨員黨性認識、黨建客戶端建設、信息化黨建向大數據黨建轉型、區域科技協同與黨建聯動研究、自適應黨員教育優化、掌上黨建系統、民營企業黨建等各個領域,范疇越來越擴大,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在此基礎上,青年黨建研究小組完成了10多篇黨建專報,為黨建決策咨詢提供了智力支撐。本書中就收錄了多篇青年黨建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
本書共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如何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收錄2篇文章。劉長秋等人的報告為《黨內法規制度貫徹執行情況研究》,提出著力提高黨內法規的執行力,確保其能夠被貫徹執行,這有利于充分體現黨內法規的法律性,有利于體現“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有利于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有利于助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實施的觀點。張毅攀在《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研究——基于風險防范的視角》中認為,要從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創新宣傳方式、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的制度建設,以及不斷解決現實問題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和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第二部分聚焦農村、城市社區街道和樓宇等基層黨組織的黨建新路徑實踐探索,共收錄6篇文章,其中,何衛東等人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上海美麗鄉村——奉賢區鄉村基層黨建引領生態環境治理實證考察》一文中結合奉賢區鄉村基層黨建工作實踐經驗,提出有效開展農村黨的工作,離不開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村兩委干部和黨員三個方面。彭輝在《城市化進程視野下農村黨建向社區黨建轉型研究——以閔行區梅隴鎮為例》一文中對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黨建向社區黨建轉型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并以上海市閔行區梅隴鎮為例,結合其在農村黨建向社區黨建轉型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對城市化進程中關于如何做好黨建轉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齊凌云在《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一文中從歷史的視角探討黨的組織建設三次重大轉變的基礎上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遵循的原則,總結并分析了基層黨組織對單位體制解體后面臨的諸多問題。吳澤林在《上海市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中提出,近年來黨建服務中心實體化建設卓有成效,已形成網絡化體系,人員隊伍較為成熟,項目化運作逐步推進,較好地扮演和展現了其服務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平臺功能,并就后續推進中的問題提出三方面措施。薛澤林在《上海城市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瓶頸與突破》一文中提出,作為社區治理班子的“班長”和各項工作“排頭兵”的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對于加強黨的基層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更好地將我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至關重要,并針對上海的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面臨的一些問題,提出進一步提升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措施建議。李佳佳在《“關系資本”在行動: 黨的群眾組織力建設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與發揮》一文中以“關系資本”為分析概念,以加強基層黨建的群眾組織力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多個街道與居民區中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基層經驗,分析成效與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第三部分側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黨建工作,共收錄2篇文章,夏雪等人的《高校海歸留學人員黨建工作研究》提出,針對高校海歸留學人員這一群體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科研院所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實際出發,聚焦黨建工作的目標與要求,對高校黨組織做好新時期“海歸潮”快速發展對黨建工作提出對策建議。答浩等人在《關于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年黨員教育工作的思考》一文中從青年黨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新形勢下青年黨員教育工作現狀、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加強青年黨員教育工作的前提、根本、保障、原則和途徑等方面來探討新時期如何加強青年黨員教育工作。
第四部分關注社會組織、國企黨建,共收錄3篇文章。其中朱志燕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動力機制研究》,以上海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黨建、上海靜安區兩新組織促進中心——“白領驛家”黨建以及上海黃浦區“文化思南”的黨建實踐案例證明,黨建工作和社會組織的業務工作相結合,可以更為有效地提升社會組織的發展中黨組織的影響力、滲透力。李錦峰在《加強國有文化企業黨建、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陣地》一文中提出,實現國有文化企業在意識形態引領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國有文化企業黨建工作緊緊圍繞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方向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展開,實現人心的凝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侯喆在《新時代科技型央企黨組織建設的創新工作研究》一文中認為,進入新時代后,以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為代表的科技型央企在完善央企治理模式的過程中,應關注基層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性,重視宣傳工作助力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第五部分聚焦“互聯網 黨建”新模式發展探索,收錄3篇文章。黨齊民等人在《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是新時代提升互聯網企業黨建質量的重要突破口》一文中闡釋了互聯網企業黨建的重要意義以及面臨的挑戰,并從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提出互聯網企業黨建的有益路徑。白紅義在《融媒時代智庫傳播的黨建引領作用研究》一文中認為,隨著我國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主流媒體在傳統形態之外還紛紛利用兩微一端等技術平臺擴大傳播范圍,這一新的傳播格局既為智庫科研成果的傳播提供了更多平臺和機遇,也對智庫適應融媒環境、構建行之有效的傳播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棟在《互聯網直播平臺上的“黨建直播”研究: 現狀、問題與展望》一文中提出,互聯網直播行業的快速興起,已成為“互聯網+黨建”問題研究的新呈現形式,如何將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直播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考察互聯網直播平臺的運行狀況、黨建直播的開展狀況等值得研究。
第六部分聚焦產業工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黨建研究,共收錄2篇文章。楊鵬飛等人在《建立完善產業工作職業發展機制研究》一文中提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黨中央著力推動的一項重大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產業工人職業發展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馮小敏、臧得順等人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黨的建研究報告》則在大量實地調查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梳理了長三角一體化黨建工作的重大意義、現狀與挑戰,提出了長三角一體化黨建的總體思路、政治統領的原則,并就新片區、示范區、商務區三大重點區域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產權市場等重點領域的一體化黨建工作進行了重點分析,最后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回望過去的5年,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建研究會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理論性、實踐性與創新性。展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的問題開展研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推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解決黨建領域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供智力支持。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的建設研究會
2020年12月8日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建研究會于2015年6月成立,旨在對接和服務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圍繞“百年黨建研究”的主題,研究黨建經驗和黨建規律,生產一批高端的黨建理論和智庫產品。
前言
黨內法規制度貫徹執行情況研究
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研究——基于風險防范的視角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上海美麗鄉村——奉賢區鄉村基層黨建引領生態環境治理實證考察
城市化進程視野下農村黨建向社區黨建轉型研究——以閔行區梅隴鎮為例
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
上海市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上海城市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瓶頸與突破
“關系資本”在行動:黨的群眾組織力建設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與發揮
高校海歸留學人員黨建工作研究
關于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年黨員教育工作的思考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動力機制研究
加強國有文化企業黨建、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陣地
新時代科技型央企黨組織建設的創新工作研究
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是新時代提升互聯網企業黨建質量的
重要突破口
融媒時代智庫傳播的黨建引領作用研究
互聯網直播平臺上的“黨建直播”研究: 現狀、問題與展望
建立完善產業工人職業發展機制研究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黨的建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