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我的瞬間》為學者、作家梁鴻的隨筆集,經由作者增刪修訂,時隔五年后重新推出。內容分為三輯,第一輯透過內部和外部視角看梁莊的“歸來與離去”,幼年的成長經驗、體驗,鄉親們酸甜苦辣的生活,浸潤對家鄉的復雜而深厚的情感。第二輯《文學在樹上的自由》解讀經典作家作品,如喬伊斯、馬爾克斯、黑塞、奧茲等,有典型的學者散文的智識和理性分析,卻并不止步于文本,而能融會不同文化語境下各國作家對主題(如女性、愛、死亡等)的表達,透析背后“人”的因素,尋找經典與當下對話的點。第三輯《千江有月,萬里無云》關注國內文學現場,將目光放回同時代作家、批評家(李敬澤、徐則臣、魯敏、張檸等),見解獨到。作家解讀作家,往往一兩句直戳中心,深具啟發性。
這些篇章雖形式有異,卻因共同的問題意識、現實關照而獲得整體性的氣質,統攝在“歷史與我的瞬間”這一主題之下。鄉村觀念與都市程,傳統與現代性……作者的思考敘述始終不離土地、宗族、家鄉等焦點,與當下相呼應。也能在其間發現與作者的非虛構寫作、小說創作軌跡的隱性鏈接。
第一輯 歸來與離去
家的地理
我們吳鎮
歷史與我的幾個瞬間
書齋與行走
歸來與離去
一次回家
“在地”農民
黑洞與灰燼
艱難的“重返”
第二輯 文學在樹上的自由
愛的形式
你沒事吧,媽r>
死亡的維度與關于的想象
與大師的瞬間相遇
文學在樹上的自由
鐵皮鼓、黑暗軍規與純粹精神
惡毒馬爾克斯
白癡、瘋子與先知
兩個書單
小說的寫法:契訶夫和納博科夫
小說的寫法:三部書
小說的寫法:女性的書寫或關于女性的書寫
第三輯 千江有月,萬里無云
如何尋找傳統的現代性
遺失的身體、語言和鏡像中國
千江有月,萬里無云
從“聲、色、氣、味”說起
土地的黃昏
個體烏托邦的追求與困境
“煦”之痛
花街的“耶路撒冷”
“塑造”乳房
沉默之海
性別意識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