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文化研究
《牡丹亭》的文獻資源及文化視閾 李占鵬 王偉(1)
世界烏托邦的興起
——以《大同書》和《現代烏托邦》為中心 李廣益(22)
未完成的“文藝復興”
——重探胡適“中國文藝復興”之志業 喬敏(32)
南國詩宗:丘菽園舊體詩創作風貌論 李佳(49)
文學史研究
《離騷》的儀式空間描寫與屈原的信仰結構
——兼評“屈原巫官”說 高建文(69)
《禮記·檀弓》所見孔門論學及其學術生態 李輝(87)
論唐代文人禪詩對古琴意象的審美創造 張錦輝(103)
詩題的流動與固定
——以敦煌可見唐詩為例 段雪璐(118)
附事見義釋事加義
——論李善《〈文選〉注》揭示典故的方法 楊戰朋(137)
宋代禪林筆記的追憶性書寫
——以惠洪《林間錄》為例 張麗麗(153)
“自號”與士大夫身份意識
——以王十朋“梅溪野人”為考察中心 周沛(170)
元雜劇“一本四折”新辨 韋強(191)
博學宏詞科與李因篤、潘耒的出處選擇 魏磊(207)
順康時期文人吳之振生平若干問題考論 蔣金芳(227)
現當代文學研究
魯迅的契訶夫譯介及其他 張芬(248)
漂泊與歸處——艾蕪“南行”的另一面 范玲(264)
民國“科學小說”初探 任冬梅(278)
文獻考辨
敦煌變文校注商補41則 俞曉紅 詹緒左(292)
河南義馬狂口村金墓雜劇磚雕考 張裕涵 曹飛(307)
從巾箱本看《琵琶記》古今版本演變及戲曲史意義 高巖(322)
鐵保編《白山詩介》主要版本狀態述考 李忠偉 韓麗霞(342)
品書錄
讀《清詩考證續編》
——兼及清代詩人結社研究的理念 胡媚媚(355)
互為“他者”:元曲與明清戲曲關系的新審視
——由《明清戲曲宗元問題論稿》談起 時俊靜(365)
《勵耘學刊》稿約(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