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結題成果。
探討了作為研究對象的謠言、流言。追問謠言、流言是否需要嚴格加以區分,概述了謠言、流言最為獨特的話語特征,梳理了既往研究的學科特色與聚焦問題。認為,謠言、流言在概念上并不是完全互斥的,無法在邏輯上嚴格將其區分開來,它們在實質上都是邊緣話語,因而天生具有解構性特征。既往研究的中心是“謠”與“流”,心理學與傳播學對之貢獻很大,其間也展現出了謠言、流言研究中的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方法論之爭問題。第二章重在提出基于語言人假設的分析框架,梳理了語言人假設的理論基礎,就語言神授論、語言機器論、語言與社會的復雜關聯機制做進一步厘清;確立了話語分析框架,就語言、言語與話語的不同內涵,以及話語分析方法的發展簡史、話語分析的五大主題做框架性探討。最后,就話語分析資料選擇的幾個原則做進一步說明,諸如清晰性原則、典型性原則、時代性原則、權威性原則等。
本書不僅從謠言、流言的中心詞“言”出發,審視謠言、流言的解構性敘事,其間既有謠言、流言的內在話語邏輯,又有謠言、流言的外話語勾連;而且從“言”與“事”的時間關聯中,相對完備地勾勒出謠言、流言的話語類型。作者立足“言論自由的限度”,針對謠言、流言三種不同的話語類型,提出了“寬容+反思”“競爭性稀釋”“追懲+審查”三種不同的話語治理方略。
程中興,博士,云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時空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大國策智庫?交通與國家安全中心主任。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近十項。主要研究領域:時空社會學、醫學社會學等。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導言1
第一篇立論基礎
第一章謠言還是流言?9
第一節謠言、流言的概念之爭9
第二節謠言、流言的“語系”特征11
第三節研究回顧20
第二章基于語言人假設的話語分析框架36
第一節語言人假設的理論基礎36
第二節話語分析框架44
第三節話語分析資料的選取51
第二篇作為被解釋變量的謠言、流言
第三章何以謠57
第一節謠言、流言的話語心理機制57
第二節謠言、流言的話語空間拓展63
第三節謠言、流言的話語網絡69
第四章何以流73
第一節謠言、流言的話語媒介形態73
第二節謠言、流言的話語時間綿延79
第三節謠言、流言中的話語記憶84
第五章何以言92
第一節謠言、流言的話語主體92
第二節謠言、流言的話語類型100
第三節謠言、流言的話語情境111
第四節謠言、流言的話語動因118
第三篇作為解釋變量的謠言、流言
第六章謠言、流言與歷史變遷131
第一節謠言、流言編年史中的焦點分析131
第二節謠言、流言編年史中的內容分析139
第三節謠言、流言編年史中的頻次分析147
第七章謠言、流言與社會治理172
第一節社會治理還是社會管理173
第二節社會治理的話語維度174
第三節言論自由的限度與謠言、流言的治理177
第四節謠言、流言的話語治理路徑180
結語185
參考文獻187
附錄202
后記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