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本質上就是資本與產業的結合。有的企業借力資本助推,一飛沖天,創造了商業神話;有的企業牽手資本后,問題迭出,經營每況愈下,最終不歡而散。與資本共舞,有時和風細雨,有時疾風迅雨。作為商業較量,窺投融資之“一斑”可觀商業社會之“全豹”。
《投融資那點事兒:一本書輕松搞懂資本真相(雙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比喻,為讀者生動解讀企業投融資。企業投融資如同婚姻嫁娶一樣,男婚女嫁,各有所求,各取所需。不了解彼此追求,不達到情投意合,不實現夫(婦)唱婦(夫)隨,婚姻歷程將注定坎坷;不了解資本真相,不懂得游戲規則,不把控市場運營,融資征途將一路艱辛。贏得資本紅利,像理解婚戀真諦一樣搞懂投融資那點事兒,在商業游戲中成為最終贏家。
誰是適合我們的合作伙伴?
盡職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投資協議的關鍵點有哪些?
我們的企業值多少錢?
投融資后如何度過“七年之癢”?
如何找到適合你的融資技巧?
搞懂投融資,其實很簡單!
投融資的另類解讀:像戀愛結婚一樣玩轉資本!
開宗明義,首先和大家分享我對投融資業務的三個觀點。
第一,投融資是企業的“終身大事”。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贏得了最多的笑聲,其中有一段搞笑的臺詞,人這輩子最痛苦的事情有兩件:“人死了錢沒花完”和“人活著錢沒有了”。其實,商界里忙忙碌碌的人最能體會上述兩種痛苦:一種人有錢不知道該做什么,拿著錢到處找項目;另一種人想干事卻沒有錢,拿著項目到處找資金。兩種人相遇,兩情相悅,喜結良緣,就是本書的主題——投融資。
相較于采購、生產和銷售等日常經營活動,投融資不是企業的常態業務,可能三五年才會經歷一次——道理跟婚姻一樣,對多數人來說,一輩子只會結一次婚。我們來打個比方:人生之路,在剛出生時,子女是父母的“全資控股子公司”;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要經歷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求學過程,盡管父母是孩子的股東,但是囿于時間、精力、學識以及孩子的成長環境,他們的最優選擇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子女長大成人,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開始獨立生活,然后談婚論嫁,完成終身大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為人父母樂于也必須接受的結果;橐鼍拖喈斢谄髽I的投融資業務。不結婚,如何傳宗接代、繁衍生息?不投融資,如何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要發展,必須學會與資本共舞。產業經營是買賣產品,投融資是買賣公司,對追求成功的企業來說,投融資是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身為企業“父母”的老板,你做好“娶媳嫁女”的準備了嗎?
第二,投融資,不僅是資金之合,更是資源之合。
近幾年,《裸婚》等都市題材的電視劇熱播,原因在于近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如果用每年發放的離婚證數除以結婚證數,“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比率均已突破35%。據說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丈母娘經濟學”。網絡上流行一個搞笑段子:“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不以買房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丈母娘”,意指丈母娘認房不認人。追根溯源,婚姻本質上不是房子的結合而是人的結合,堅持認房不認人的邏輯,離婚率居高不下自然可想而知。同樣的道理,投融資本質上不是廠房和資金的結合,而是兩群人的結合,關鍵是新老股東的“優勢互補”。換言之,資金之外,能給對方新的資源。這個道理非同小可。
打開窗子說亮話,投融資就是以資金換資源。如果有錢就能夠“所向披靡”,那么金融機構就完全可以自娛自樂了。銀行為什么要借錢給企業?因為銀行手中的錢是“死錢”,只有對接到擁有資源的企業,通過項目和產業產生效益,銀行才能獲得間接的效益。做企業本身就如同玩一種資源整合游戲,而且老板能在多大半徑內整合資源,就能干成多大事。重點中學只能夠在地域范圍內的百萬人口中擇優錄取,清華、北大能夠在全國14億人中挑選狀元,哈佛、耶魯則能夠在全世界70億人中選拔精英。如果把清華甚至哈佛的招生半徑控制在某省某市的某縣,“牛校”很快就會變成“縣一中”。做企業也是一樣的道理,衡量一個企業的實力,不能簡單地看資產規模,更得看其資源整合半徑。從李嘉誠創辦長江商學院,到柳傳志推出聯想之星計劃,再到馬云搞湖畔大學,此間誠然有兼濟天下的情懷,但在商言商,巨擘們的這些舉措無疑是在打造平臺、搜集項目、網羅人才。一言以蔽之,整合資源?纯粗行∑髽I的股東、經理人、員工、供應商和客戶構成,再和行業巨擘比對一下,你的整合半徑有多大?你能做成多大的事?
第三,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市場上投融資類的書汗牛充棟,但能夠讓人讀懂的卻不多。有一種觀點認為容易讀的書籍一定是內容淺薄的作品,而晦澀的風格則標志著作者思想深刻或內容翔實、權威。于是在諸多書籍中充斥著刻板生澀的專業術語、復雜重疊的邏輯結構、非此即彼的標準答案、云里霧里的數學模型,似乎資本神話就是凡夫俗子難以理解的“高深”。其實不然。
筆者看來,形式上的“文牘主義”是一種誤導。坦率地說,我對繁冗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模型一向敬而遠之。大道至簡,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或多或少是在故弄玄虛,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才是返璞歸真。人類的商業史已有3000多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68年才設立。商業理論絕非先有天才大師創制于先,其實,很多商界規律源自生活規律,而生活規律又源自自然規律。投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雜學”,如同婚姻,并不復雜,經歷后,也就懂了。在這本書中,我將嘗試用一種通俗易懂,甚至調侃的方式,來和各位讀者朋友共同解讀投融資這一“游戲”的真相,希望這種文風能夠得到您的理解和包容。另外,書中或有班門弄斧、斷章取義之處,也請大家見諒。
2015年5月于上海
崔凱,工學和管理學雙博士學位,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戴維斯加州大學訪問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曾擔任新農開發(600359)、亞盛集團(600108)和保齡寶(002286)等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調研過三十多個省市的數百家企業,在資本運營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先后參與完成了達能分拆正廣和、中糧集團并購融氏企業、冠生園集團重組等項目。多次就熱點話題接受CCTV、中國經營報、阿里巴巴等媒體采訪。在“贏家大講堂”主講的《資本運營》課程視頻先后在國內三十多家電視臺播出。應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EMBA總裁班執教課程。
著有財經類出版物《資本紅利:中國企業投融資攻略》《與資本共舞》《風云并購》《私募掘金》《私募股權投資操作實務》等。
第1章 投融資:婚姻的藝術
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增幅變緩,產能過剩、消費低迷、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接踵而至。對于企業家而言,靠膽識和運氣賺錢的時代漸行漸遠。中國不需要這么多劣質企業,當然也就不需要這么多平庸老板;厮萸隁v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激流勇進的難度很大,那就需要選擇合縱連橫、投資融資、合資合作,甚至見好就收、全身而退,把企業一賣了之。你的選擇會是什么?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資本謀略/002
投融資:男大當婚、女大當嫁/009
與投融資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015
從產業經營轉型到資本運營/024
第2章 投融資策略:愛情的道理
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是資金,還是資源?投資者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各方存在哪些戰略協同?在投融資實踐中,需要把握哪些關鍵點?如何把控合資的節奏?
協同效應:麻將的牌理/030
投融資的關鍵流程/032
把握投融資的關鍵要素/035
第3章 盡職調查:戀愛的玄機
投融資不能“閃婚”,從相識到相愛,互相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相親前俊男靚女們都要梳洗打扮一番,以便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樣的道理,企業合資前也要“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盡職調查是一項系統工程,從財務報表到法務審計,從盈利模式到管理團隊,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如此折騰,投融資雙方該如何面對?
盡職調查流程/050
立項初審:“相親”第一面/052
盡職調查:循序漸進/055
關注“廟”,更要關注“和尚” /061
附件:盡職調查提綱/068
第4章 合同協議:訂婚的事項
愛情需要承諾,投融資需要協議。如果各方“婚后”都能依約行事,合同協議其實就是一份可以永遠鎖在抽屜里的廢紙?上Э坷鎭砭S系的“婚姻”往往非常脆弱,雙方最好還是“丑話說在前頭”。當然,再完備的合同協議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維系婚姻的不是“結婚證”,而是“感情”,心理契約往往與法律契約同樣重要。
合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074
合同中需要注意的關鍵事項/081
附件:《投資協議》范例/124
第5章 企業估值:彩禮與嫁妝
在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家并不了解企業的價值所在。自己的企業值多少錢,這是很多企業家都在思考的問題,盡管這個問題很難找到絕對正確的答案。估值是一個量體裁衣的過程,絕非搬來一套工具模型填上財務數據就可以解決。我們會關注廠房設備,但更要關注企業的核心資產,如經營團隊、客戶資源等。
估值:哲學VS數學/132
四個估值案例解析/139
喝杯咖啡的時間學會估值/145
財務經理的“一根筋”/158
第6章 投融資以后:“七年之癢”
婚姻,本質上不是房子和汽車的結合,而是兩個人的結合;投融資,本質上不是廠房和資金的結合,而是兩群人的結合。無論如何,企業掌門人都必須明白:從投融資那一刻起,“一個人說了算”的單身日子就結束了,今后將是有商有量的“二人世界”,需要彼此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更要學會尊重與包容。
整合重組“十步法”/162
難點:團隊、裁員與文化/167
離婚:如果我們不再相愛/176
第7章 融資技巧:抱得美人歸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成為過去。企業融資不能不擇手段,但在心態上應該積極主動。策略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能增加投資者對融資企業的好感。接下來,我們就聊聊融資實踐中有哪些“增加勝算”的策略。
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180
寫好《商業計劃書》/184
路演與談判策略/193
三板掛牌:機會VS雞肋/197
附件:商務談判接待表/201
第8章 投融資實戰:案例分析
青島啤酒和冠生園,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家百年企業。在過去的20年中,兩家企業都在尋求通過并購與融資來做大做強,然而結局卻大相徑庭、發人深省。筆者將通過對這兩家企業投融資過程的解析,與大家一道體會資本運營的“冰火兩重天”。
青島啤酒:與資本共舞/206
冠生園:資本運營坎坷路/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