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恐懼與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改變了我們
定 價:¥99
中 教 價:¥79.20 (8.00折)
庫 存 數: 0
《恐懼與自由》是繼《野蠻大陸》之后,基思·羅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的重大變化,它既是毀滅性的,又是建設性的。作者對各大洲、各個階層飽受戰爭之苦的幸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把那些看似孤立的個人故事整合起來,對戰爭廣泛持久的影響力進行創新性解讀——廣至家國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復雜。他對歷史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清醒認識,無疑是我們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來走向的重要參考,引導我們對一切自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實保持警醒。
“你必須明白,世界正在死亡,古老的價值觀念,古老的偏見,以及權力與威望那古老的基礎正在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慘烈的事件之一。1945年之后逐漸出現的新秩序,出于偶然和出于設計的成分一樣多。即便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戰前政治家,也未能預見到這場戰爭及其后果將改變世界的方式。
不過,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一項全面的研究著眼于所有這些由二戰帶來的大大小小的意外變化。《恐懼與自由》是一部關于戰爭結束之后世界如何立即發生變化的多層次的歷史著作。它描述混合著政治、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的戰后動蕩歲月,目的在于留下一段關于那個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歷史時期的權威歷史。它不僅將講述關于宏大事件的故事,而且也將講述普通人如何應對,他們如何夢想和工作以為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以及他們這代人如何使歷史上大的災難之一成為邁向變革的一個機會。
《恐懼與自由》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作家基思·羅威繼《野蠻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之后的又一部關于二戰及戰后時期的重要著作。該書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作者對來自各大洲的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個人進行了深入訪談,把那些看似孤立的個人故事整合起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廣泛持久的影響力進行了創新嘗試——廣至家國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復雜。它為我們研究和閱讀歷史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然而,由于作者與我們的政治制度和思維方式存在著巨大差異,他對部分歷史事件的看法與中國學者有著顯著不同。我翻譯此書,亦并不代表我完全贊同本書作者的所有觀點和結論,而是希望通過翻譯和出版本書,讓中國讀者可以更廣泛、更全面地了解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看法、思路,以及國外歷史研究的新嘗試、新趨勢。我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帶著批判思維加以理解。
基思·羅威(Keith Lowe),全職作家和歷史學家,被公認為二戰史權威。其作品《火焰地獄:1943年漢堡滅頂之災》《野蠻大陸》被翻譯成20種語言,后者曾榮獲赫塞爾-蒂爾特曼歷史獎(Hessell-Tiltman Prize for History,2013)和意大利凱拉斯科歷史獎(Cherasco History Prize,2015)。他是全世界許多雜志和報紙的撰稿人,經常在英國和美國的電視廣播上發表意見。他與家人目前生活在北倫敦。
譯者簡介
朱邦芊,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和多倫多大學,曾主持國級翻譯數據庫建設與數據管理。已出版多部中英文譯著,中文譯著有《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移動風暴》《最后的十字軍東征》等,英文譯著《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A Social History of Medieval China)已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插圖列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神話與傳說
1世界末日
2英雄
3魔鬼
4殉難者
5世界伊始
第二部分 烏托邦
6科學
7規劃的烏托邦
8平等與多樣性
9自由與歸屬
第三部分 天下一家
10世界經濟
11世界政府
12國際法律
第四部分 兩個超級大國
13美國
14蘇聯
15世界的兩極分化
第五部分 兩百個國家
16一個亞洲國家的誕生
17一個非洲國家的誕生
18拉丁美洲的民主
19以色列:原型之國
20歐洲的民族主義
第六部分 一萬塊碎片
21精神創傷
22損失
23無家可歸者
24種族的全球化
尾聲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插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