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2版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由唐方、黃小波主編,該教材打破了中醫教材單純文字敘述的慣例;對專業基礎理論的章節進行了調整。采用圖、表、文并用,現代語匯與中醫傳統術語結合的論述方式;配置教學光盤,增加圖像說明,介紹國內外對中醫相關理論及方藥的研究進展。該教材應用10年來得到醫學生及授課教師的廣泛認可,但也提出了新的問題與不足,即臨床實習中普遍存在中藥飲片知識無用武之地,而對常用中成藥的正確使用知識匱乏;與自然科學具體生動的形象思維相比,對抽象思維模式的傳統醫學哲學思想、辨證分析方法等基礎知識點難以掌握等,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學習。
上篇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歷史及其人文背景
第二節 中醫學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第三節 中醫學的認知方法
第四節 中醫學未來發展展望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第二節 五行學說
第三節 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關系
第三章 藏象學說
第一節 臟腑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節 精、氣、血、津液、神
藏象學說現代研究進展 上篇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歷史及其人文背景
第二節 中醫學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第三節 中醫學的認知方法
第四節 中醫學未來發展展望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第二節 五行學說
第三節 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關系
第三章 藏象學說
第一節 臟腑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節 精、氣、血、津液、神
藏象學說現代研究進展
第四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病機
第五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第四節 切診
脈診的現代研究進展
第六章 辨證
第一節 辨證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主要的辨證方法
第七章 治則與治法
第一節 治則
第二節 治法
第八章 中藥與方劑
第一節 中藥基本知識
第二節 方劑基本知識
第三節 中藥方劑的分類
第四節 常用中藥與方劑
中篇 常見病證
第一章 心腦系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痹
第三節 不寐
第四節 中風
第五節 眩暈
第六節 頭痛
中醫心腦系病證的現代研究
第二章 肝膽系病證
第一節 郁證
第二節 脅痛
第三節 黃疸
肝膽系疾病現代研究進展
第三章 脾胃系病證
第一節 嘔吐
第二節 胃脘痛
第三節 泄瀉
第四節 便秘
脾胃病治療原則與研究進展
第四章 肺系病證
第一節 咳嗽
第二節 喘證
中醫肺系疾病的現代研究
第五章 腎系病證
第一節 淋證
第二節 水腫
第三節 腰痛
慢性腎炎的中醫藥研究進展
第六章 其他病證
第一節 內傷發熱
第二節 消渴
第三節 積聚
第四節 月經不調
第五節 痹病
中西醫學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知差異與中醫藥治療現狀
下篇 針灸推拿基礎理論
第一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概論
第二節 十四經脈
第二章 腧穴
第一節 腧穴總論
第二節 常用腧穴
第三章 刺灸法
第一節 毫針刺法
第二節 灸法
第三節 耳針
第四章 針灸治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見病證的治療
針灸基礎理論與調理作用研究進展
第五章 推拿
第一節 推拿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 推拿手法簡介
(附錄)常用方劑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