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淺談王夫之人口論思想
明亡清興以后,戰爭減少,邊防穩定,康熙帝又將儒學思想,不斷修補與改裝,以適應新政之需要。故社會經濟,是農業生產有所發展,生活得到改善。但經濟發展,若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就會形成社會秩序不穩定之局面。據記載,清順治八年(165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時,有人口10633326,到康熙元年(1662)時,有人口19203233,十年之間將增加一倍。王夫之目睹人口如此增長,雖未專門撰文論述,但在《讀通鑒論》與《宋論》有關篇章中,亦有關于人口思想的論述。
國家由亂到之后,生活得到改善,生育者漸多,生活愈好,人口發展更快,此天地自然之理。如不采取措施,亦會影響社會秩序。王夫之指出:“天下紛爭之余,兵戈乍息,則之生必蕃,此天地之生理,屈者極,伸者必驟,往來之數,不爽之幾也”。“迨其亂定而生齒蕃,后生者且無以圖存,于斯時而為之君者將如之何?蕃庶而無以綏之則亂,然則之乍然而繁育也,抑有天下者之憂也”。①其有關天地生理的論述,十分中肯。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適應之時,生活就形成貧困,社會動亂。正如王夫之所說:“若夫*之增,其為欺謾也尤甚。”①“易抑問所從來而知增者之為耗乎。”“五代南北之戰爭,民之存者盡矣。周滅齊而河北定,隋滅陳而天下一,于是而*歲增,京輔、三河地少人眾,且無以自給,隋乃遣使均田,以謂各得有其田以贍生也。唯然,而民困愈亟矣。”②所以人口生育問題絕非個人、家庭私事、小事,而是關系到國家與安危之大事。
作為一國之主,對人口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中國封
建社會眾多思想家中,王夫之能提出人多為患,人口增長過快
會帶來社會亂源,具有性。由于清王朝統治者,未意識到這一點,到乾嘉以后,人多地少,無法生存,農民不斷,
一波,一波又起,為清王朝覆亡的重要原因。所以王夫之的人口思想,在我國人口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中國土地遼闊,自然條件良好,應倡導開墾田地,使民有田耕耘,發展農業生產,豐其食,以適應人口增長之需要。王夫之提出:“上唯無以奪其治生之力,寬之于公,而天地之大,山澤之富,有余力以營之,而無不可以養人。”⑧反之,不去發展農業生產,而去發展工商業,是輕重不分。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與社會經濟條件,而獨自增加人口,絕非善策,不但增加了國家負擔,而且致使生活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