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以故事的形式梳理出大宋的歷史發展脈絡。大宋是當時漢族的主體王朝,中國再次分崩離析,漢族人民南下,先后建立了北宋和南宋兩個王朝。大宋素以積貧積弱和偏安一隅著稱,與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摩擦不斷。但這一時期也涌現出許多新的文化形式,如話本、宋詞等。本書按照歷史事件的發展時間順序,將影響這一時期歷史發展走向的大事件、大人物以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這一系列的故事,讀者可以理清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了解一個真實的大宋王朝。
《大宋--書生挽狂瀾(960-1279)/中華歷史文脈故事》是“中華歷史文脈故事”叢書中的一冊,主要講述的是宋朝三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全書包括“北宋篇:長煙落日孤城閉”“南宋篇:直把杭州作汴州”“文人篇:衣上酒痕詩里字”三大篇組成,每篇包括了數十篇文章。
有宋一朝,自公元960
年趙匡胤登基稱帝始,至
1279年崖山海戰失敗止,
共歷三百一十九年,是中
國歷史上統治時間較長的
一個朝代。其中以建炎南
渡為界,分為北宋和南宋
兩個階段。
宋朝共有十八個皇帝,
他們當中,有八位的皇位
由弟弟、養子、宗族子弟
來繼承。終宋一朝,也鮮
少有爭奪皇位的傳聞,不
僅如此,高、孝、光、寧
四朝,還出現了連續三次
內禪的情況,這在歷史上
實屬罕見。然而,民間卻
流傳著許多諸如斧聲燭影
、貍貓換太子、真假柔福
帝姬的皇家秘辛,其背后
史實究竟如何,我們仍未
可知。
宋太祖趙匡胤吸取晚唐
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教
訓,加之難免憂心自己“黃
袍加身”的歷史重現,所以
他的治國政策主要圍繞加
強君主集權來進行,剝奪
武將兵權,重文抑武。
必須要指出的是,宋太
祖是一個氣量寬宏的人,
歷史上多少君主帝王在奪
取政權后,第一件事便是
誅殺有功之臣,但宋太祖
善待了他的隨將,善待了
周世宗的子嗣,并且立下
誓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
書言事人。”有宋一朝的政
治開化之風,文化高度繁
榮,都有賴于太祖垂范。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
繼續著統一全國的大業。
然而雍熙北伐的失敗讓宋
太宗飽受打擊,他開始了
浩浩蕩蕩的文治“工程”。這
些舉措包括重修崇文院,
收藏典籍,編修大型圖書
,栽培重用科舉人才等等
,使得當時一些寒門學子
也能做上大官。縱觀宋朝
三百余年的時間,涌現出
的文化名人、名臣不計其
數。
從宋真宗開始,宋朝的
形勢由明轉暗。澶淵之盟
的訂立雖然結束了宋遼雙
方的敵對狀態,然而這對
于宋朝而言,卻是一個屈
辱的條約。它是向敵對政
權輸送“歲幣”的濫觴,此后
宋朝常以各種和約來抑制
戰爭,尋求茍安,不僅沒
能實現宋太祖、宋太宗統
一中原的夙愿,還使國家
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宋真宗又
迷上了封禪活動,想以此
來證明自己的豐功偉業。
為此,他與朝官們“導演”了
一出出鬧劇,將太祖、太
宗兩朝的國庫積蓄揮霍殆
盡。
到了宋仁宗時期,由于
宋仁宗天性寬仁,知人善
任,他在位期間,經濟繁
榮,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
發展,所以他統治的時期
被稱為“仁宗盛治”。但這一
時期,國家的官僚隊伍越
來越壯大,朝廷形成了冗
官、冗員的局面,百姓生
活困苦,邊境又常遭到遼
和西夏的騷擾,宋朝的社
會危機日益嚴重。宋仁宗
采納范仲淹的建議,實行
慶歷新政,然而新政僅歷
時一年零四個月便無疾而
終。面對西夏的騷擾,宋
軍連年戰敗,不得不又通
過慶歷和議來保證暫時的
和平。
仁宗無子,由濮王趙允
讓之子趙宗實(后改名趙
曙)繼位,是為宋英宗。
宋英宗登基之后,為了給
自己的生父爭取名分,與
朝臣展開了長達十八個月
的辯論、諫議,最終依靠
皇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英宗在位四年,無功無過
,最有名的政治事件便是
這場“濮議”。
這時宋朝又出現了一位
有大志向的皇帝,他便是
宋神宗。他自幼便將祖宗
收復幽云十六州的愿望作
為自己的志向,有革除弊
政、富國強兵的決心。他
與宰相王安石共同主持了
熙寧變法。
這是一次全面的、深入
的、徹底的變革,但由于
觸動了官僚階級的利益和
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在實
施過程中遭遇到重重阻礙
,最終新法被廢除。宋神
宗去世時年僅三十八歲,
他一生的精力都交付給了
變法事業,雖然歷史上對
熙寧變法的舉措和影響多
有非議,但是神宗與王安
石二人的革新精神卻受到
贊頌。
宋朝以文治天下,而且
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朝
臣們得到了空前的言論自
由。這一方面為吏治的清
明、文化的繁盛打下了基
礎;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朝
臣們意見紛紛,各有立場
,容易出現黨派之爭。自
真宗開始,宋朝的黨爭一
直持續到崖山海戰前夕,
伴隨著宋朝的滅亡。
宋哲宗是個短命皇帝,
執政理國的抱負沒有實現
,二十五歲便抱憾辭世。
他沒有子嗣,只有五個弟
弟,最終端王趙佶當上了
皇帝,這便是宋徽宗。宋
徽宗即位時,宋王朝已經
在走下坡路,此起彼伏的
黨爭大大消耗了國家的元
氣。宋徼宗即位前又是個
閑散王爺,他愛好廣泛,
在藝術上頗有成就,然而
錯生帝王之家。在他當政
的二十余年里,國家朝政
亂作一團。在宋朝君臣醉
生夢死之時,遼國東部的
女真部落漸漸興起,成長
為宋朝最有力的強敵。
宣和七年(1125)年,
金軍大舉南侵。宋徽宗情
急之下禪位于太子趙桓,
自己做了太上皇。在國家
危機的關頭,徽宗帶著自
己的幾個權臣出奔鎮江避
難。等到金軍撤兵,他又
大搖大擺地回到東京開封
府繼續享樂。靖康二年
(1127)正月,宋欽宗趙
桓去金營談判被扣押;二
月,欽宗被金人廢黜。隨
后,宋徽宗也被俘,史稱“
靖康之變”。至此,北宋徹
底滅亡。
宋徽宗、宋欽宗二人在
金朝飽嘗屈辱,到死也沒
有了卻回歸故土的心愿。
而在這場靖康之變中,康
王趙構因不在開封僥幸逃
過一劫。金軍撤退后,他
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為帝,
改年號建炎,歷史上稱這
段
韓玉龍,女,安徽六安人,未來趨勢傳媒策劃編輯。曾策劃出版《二十一世紀中國作家經典文庫》等系列暢銷書籍,編著《酒遠:我醉欲眠卿且去》《美人憐:一枝紅艷露凝香》等書籍。
北宋篇:長煙落日孤城閉
陳橋兵變
金匱之盟
杯酒釋兵權
氣量寬宏的宋太祖
趙普:從幕僚到宰相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七寶飾溺器,不亡何待
趙普罷相
宋太祖滅南唐
有錢何必使相
斧聲燭影
宋太宗的文治『工程』
錢俶納土歸宋
大事不糊涂的呂端
德昭之死
涪陵之禍
元佐焚宮
知子莫若父
寇準:立朝侃侃,直道靡顧
澶淵之盟
宋真宗『天書』封禪
王旦薦寇準
寇準復相
貍貓換太子
劉太后垂簾聽政
廢后風波
慶歷和議
慶歷新政
朋黨之爭
種世衡反間除賊
包拯唾濺帝面
黥面將軍狄青
宋仁宗立儲風波
宋英宗與『濮議』
神宗即位
『拗相公』王安石
王安石拜相
熙寧變法
黯然謝幕
元豐改制
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后續
元祐更化
女中堯舜
紹圣紹述
孟后之廢
崇寧更張
元祐黨籍碑
『紈绔天子』宋徽宗
北宋『六賊』
宋江起義
方臘起義
方臘起義后續
海上之盟
自掘墳墓
徽宗禪位
欽宗獻金求和
金軍的二次南下
靖康之變
南宋篇:直把杭州作汴州
高宗即位
七十七日宰相
建炎南渡之汴京遺恨
苗劉兵變
高宗復位
黃天蕩之戰
『兒皇帝』劉豫
紹興和議之初次試探
郾城之戰
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紹興和議的達成
采石大捷:書生挽狂瀾
唐島海戰
真假公主
孝宗即位
隆興北伐:從頭收拾舊河山
隆興和議
乾淳之治
范成大出使金朝
孝宗退位
紹熙內禪
慶元黨禁
嘉定和議
端平更化
收復三京:南柯遺夢
群奸誤國
襄陽之戰
悍將群像: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文天祥: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崖山曲終,忠魂千古
文人篇:衣上酒痕詩里字
范仲淹與《岳陽樓記》
歐陽修和《醉翁亭記》
歐陽修與古文運動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李清照:筆走龍蛇起雷聲
辛棄疾:白發自憐心似鐵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程朱理學宋朝大事紀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