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總序
王文章
以宏闊的視野和多元的思考方式,通過學術探求,超越當代社會功利,承續傳統人文精神,努力尋求新時代的文化價值和精神理想,是文化學者 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者們,正是以推陳出 新學術使命的擔當為己任,關注文化藝術發展實踐,求真求實,盡可能地從揭示不同藝術門類的本體規律出發做深入的研究。正因此,中國藝術 研究院學者們的學術成果,才具有了獨特的價值。
中國藝術研究院在曲折的發展歷程中,經歷聚散沉浮,但秉持學術自省、求真求實和理論創新的純粹學術精神,是其一以貫之的主體性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扎根中國藝術研究院這片學術沃土,以學術為立身之本,奉獻出了《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曲通論》、《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國美術史》、《中國舞蹈發展史》、《中國話劇通史》、《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國建筑藝術史》、《美學概論》等新中國奠基性的藝術史論著作。及至近年來的《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中國近代戲曲史》、《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發展史》、《中國音樂文物大系》、《中華藝術通史》、《中國先進文化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西部人文資源研究叢書》等一大批學術專著,都在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十多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者出版學術專著至少在千種以上,并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處于大變革時代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者們以自己的創造智慧,在時代的發展中,為我國當代的文化建設和學術發展作出了當之無愧的貢獻。
為檢閱、展示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們研究成果的概貌,我院特編選出 版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叢書。入選作者均為我院在職的副研究員、研究員。雖然他(她)們只是我院包括離退休學者和青年學者在內眾多的研究人員中的一部分,也只是每人一本專著或自選集入編,但從整體上看,叢書基本可以從學術精神上體現中國藝術研究院作為一個學術群體的自覺人文追求和學術探索的銳氣,也體現了不同學者的獨立研究個性和理論品格。他們的研究內容包括戲曲、音樂、美術、舞蹈、話劇、影視、攝影、建筑藝術、紅學、藝術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學等,幾乎涵蓋了文化藝術的所有門類,學者們或以新的觀念與方法,對各門類藝術史論作了新的揭示與概括,或著眼現實,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當前文化藝術發展趨向的敏銳觀察與深刻洞見。叢書通過對我院近年來學術成果的檢閱性、集中性展示,可以強烈感受到我院新時期以來的學術創新和學術探索,并看到我國藝術學理論前沿的許多重要成果,同時也可以代表性地勾勒出新世紀以來我國文化藝術發展及其理論研究的時代軌跡。
中國藝術研究院作為我國的一所集藝術研究、藝術創作、藝術教 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學術機構,始終以學術精進為己任,以推動 我國文化藝術和學術繁榮為職責。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改變了單一的藝術研究體制,逐步形成了藝術研究、藝術創作、藝術教育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全院同志共同努力,力求把中國藝術研究院辦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研究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在這樣的發展格局中,我院的學術研究始終保持著生機勃勃的活力,基礎性的藝術史論研究和對策性、實用性研究并行不悖。我們看到,在一大批個人的優秀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我院正陸續出版的中國藝術學大系、中國藝術學博導文庫·中國藝術研究院卷,正在編撰中的中華文化觀念通詮、昆曲藝術大典、中國京劇大典等一系列集體研究成果,不僅展現出我院作為藝術研究機構的學術自覺,也充分體現出我院領軍 國內藝術學地位的應有學術貢獻。這套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和擬編選的本套文庫離退休著名學者著述部分,正是我院多年藝術學科建設和 學術積累的一個集中性展示。
多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幾代學者積淀起一種自身的學術傳統,那就是勇于理論創新,秉持學術自省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一以貫之的純粹學術精神。對此,我們既可以從我院老一輩著名學者如張庚、王朝聞、郭漢城、楊蔭瀏、馮其庸等先生的學術生涯中深切感受,也可以從我院更多的中青年學者中看到這一點。令人十分欣喜的一個現象是我院的學者們從不固步自封,不斷著眼于當代文化藝術發展的新問題,不斷及時把握相關藝術領域發現的新史料、新文獻,不斷吸收借鑒學術演進的新觀念、新方法,從而不斷推出既帶有學術群體共性,又體現學者在不同學術領域和不同研究方向上深度理論開掘的獨特性。
在構建藝術研究、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基礎上,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藝術家們,在中國畫、油畫、書法、篆刻、雕塑、陶藝、版畫及當代藝術的創作和文學創作各個方面,都以體現深厚傳統和時代創新的創造性,在廣闊的題材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及藝術探索的獨創性等方面,都站在時代前沿的位置而起到對當代文學藝術創作的引領作用。無疑,我院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的活躍,以及近十多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方面的開創性,都為我院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更鮮活的對象和更開闊的視域。而在我院的藝術教育 方面,作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藝術學一級學科單位,十多年來藝術教育長足發展,各專業在校學生已達近千人。教學不僅注重傳授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更注重治學境界 的養成及人文和思想道德的涵養。研究生院教學相長的良好氣氛,也進一步促進了我院學術研究思想的活躍。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與學術研究并行,三者在交融中互為促進,不斷向新的高度登攀。
在新的發展時期,中國藝術研究院將不斷完善發展的思路和目標,繼續培養和匯聚中國一流的學者、藝術家隊伍,不斷深化改革,實施無漏洞管理和效益管理,努力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知識創新、學術創新和理論創新,尊重學者、藝術家的學術創新、藝術創新精神,充分調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藝術研究領域拿出更多科學的、具有獨創性的、充滿鮮活生命力和深刻概括力的研究成果;在藝術創作領域推出更多具有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具有時代標志性和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同時,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人才,真正把中國藝術研究院辦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研究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和促進我國藝術與學術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01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