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線戰場的戰斗不僅規模罕見而且極其慘烈。1941年6月,希特勒下達開始“巴巴羅薩”行動的命令后,近300萬名德軍和軸心國軍隊侵入蘇聯,開始了這場史wu前例的侵略戰爭。四年后,大約200萬名德國士兵和1100萬名蘇聯士兵在戰爭中喪生。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等字眼深深地烙入了人們的記憶。這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陸上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博殺。
《東線戰場: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攻克柏林》由英國軍事專家、戰史專家撰寫,詳盡描述了這一悲壯的戰爭畫面。本書涉及的戰役有“巴巴羅薩”行動、德軍直逼莫斯科、1941—1942年蘇聯的冬季攻勢、奪取高加索油田的“藍色”計劃、德軍的二次攻勢、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第6集團軍的覆滅、蘇軍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軍在卡爾科夫的反擊。同時還詳述了希特勒的最后一次主要攻勢:庫爾斯克戰役——世界軍事史上規模*大的坦克戰,及蘇軍在其后的全面勝利,以及1944年俘虜大批德國士兵的“巴格拉季昂”行動。最后本書還記述了蘇軍攻入德國本土、攻克柏林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的自殺。
全書敘述清晰、史實明確、繁簡得當,是大眾讀者、軍事和軍事歷史愛好者、軍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頭參考書。
l 英國軍事專家、戰史專家講述蘇聯紅軍擊敗納粹德軍全程實錄;
l 3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精美裝備與人物工藝繪圖、戰場態勢和作戰示意圖;
l 法式精裝,可180度展開,便于翻閱;
l 隨書附贈全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戰艦》工藝圖冊。
鄧肯??安德森(Duncan Anderson)
曾任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主任,德蒙特福特大學高級研究員。著有《帝國的滅亡》《登陸日:從諾曼底到解放巴黎》《戰爭中的世界1939—1945》和《現代戰爭的精英:特種部隊的編制、訓練和使用1917—1993》等二十余部作品。多次受邀擔任歷史頻道、發現頻道、國家地理和BBC等電視頻道專欄中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紀錄片的顧問和解說嘉賓。
勞埃德??克拉克(Lloyd Clark)
曾任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空軍史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作品廣泛涉及軍事歷史的諸多方面,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解讀》《帝國的滅亡》(合著)等。
斯蒂芬??華爾什(Stephen Walsh)
曾任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蘇聯軍事歷史。著有《斯大林格勒戰役:地獄熔爐》(合著)、《軍事年鑒》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計劃百科全書》等。
1“巴巴羅薩”計劃的準備
希特勒在波蘭、挪威、低地國家、法國和巴爾干地區的軍事行動相繼獲勝后,把目光投向了蘇聯。
生存空間的要求
希特勒的信心
蘇聯的弱點
陳舊的裝備
不祥的征兆
“巴巴羅薩”計劃
希特勒置若罔聞
德軍面臨的問題
機械化裝備的匱乏
部署和意外
2向東方推進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向毫無警覺的蘇聯部隊發動了猛烈進攻,規模之大歷史罕見,紅軍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警告已為時太晚
北方集團軍群
南方集團軍群
中央集團軍群
德國人面臨的問題
游擊隊的襲擊
轉變
列寧格勒保衛戰
向莫斯科進軍
蘇聯的防御更加牢固
有所欠缺的考慮
3第一個冬天
當德軍的進攻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受阻時,天氣進一步惡化。“冬季將軍”幫了蘇聯的大忙,使斯大林取得了戰爭中的首次勝利。
蘇聯幸免于難
斯大林過于樂觀
朱可夫的反對
德軍受到激勵
德軍裝備的匱乏
德國人的暴行
羅斯托夫的陷落
紅軍在克里米亞的反攻
哈爾科夫
1942年3月的整體局勢
4向斯大林格勒推進
由于天氣好轉,紅軍進攻受挫,德軍在1942年夏天的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現在,希特勒有了一個新的目標——石油。
希特勒在1942年的計劃
德國的兵力
莫斯科的重要性
目標:哈爾科夫
蘇軍的不利條件
塞瓦斯托波爾陷落
“藍色”計劃的第一階段結束
攻擊目標:斯大林格勒
攻占羅斯托夫
斯大林格勒遭襲
渡過頓河
蘇軍的進攻
5斯大林格勒戰役
爭奪斯大林格勒的戰役是整個東線戰場的焦點。希特勒的籌碼不斷加重,而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則英勇不屈、浴血奮戰。
戰前的斯大林格勒
首次進攻
馬馬耶夫崗
目標:伏爾加河
崔可夫的自主權
熟知地形的重要性
迅速鞏固
德軍的進展
恢復攻勢
第62集團軍再次撤退
保盧斯下令休整
德國空軍的瘋狂進攻
拖拉機廠被圍
激烈的戰斗在持續
崔可夫的轉移
德軍的進一步準備
蘇軍的心理優勢
6南方決戰
在斯大林格勒之戰激戰正酣之際,德國A集團軍群卻繼續在高加索地區過度擴展戰線,因而當斯大林派兵出擊之時,南方的整個德軍陣線迅即陷于崩潰的危險之中。
紅軍的重組
勝利與失敗
“火星”行動失敗
“小土星”行動
斯大林格勒:大結局
向第聶伯河進軍
曼施坦因的反擊
災難性的損失
7庫爾斯克之戰及其后果
對德國國防軍來說,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實施的代號為“堡壘”的攻擊行動是奪取東線主動權的最后機會,它的失敗將徹底粉碎德軍奪取勝利的最后希望。
策劃新的攻勢
等待新的裝甲補充
強大的“斐迪南”式突擊炮
未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堅固的防御陣地
“堡壘”行動開始
7月5日:北方戰場
莫德爾的部隊
7月5日:南方的鉗形攻勢
7月6—12日:北方的鉗形攻勢
7月6—12日:南方戰場
抵御蘇軍
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德軍攻勢被阻
“堡壘”行動的結局
“堡壘”行動引發的潰敗
蘇軍的出擊
向哈根防線撤退
向第聶伯河挺進
奪回基輔
8冬季風暴
庫爾斯克攻勢失敗后,德國國防軍的戰斗力遭到了嚴重削弱。蘇軍最高統帥部不失時機地利用了這一點。
斯大林的警告
政治方面的考慮
瓦杜丁的圣誕禮物
蘇軍的戰果
心理戰
失蹤的德軍傷員
撤退變成潰敗
令人震驚的一幕
蘇軍的進一步行動
危機中的克里沃羅格
9斯大林的夏季攻勢
1944年德軍轉入了防御階段,準備抵抗盟軍對法國的進攻,當時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東線的國防軍很快就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德國的戰略
“白俄羅斯陽臺”
反游擊行動
“盾與劍”策略
蘇聯的偽裝
大規模的炮轟
來自沼澤的攻擊
收復明斯克
一鼓作氣
莫斯科大游行
疲憊的蘇軍
向南方進軍
羅馬尼亞危機
酷熱
新的盟軍
戰爭尚未結束
10 從維斯杜拉河到奧德河
隨著維斯杜拉河的蘇聯紅軍與西方盟軍套在德國身上的繩索越勒越緊,希特勒在絕望中試圖靠打贏一場戰役來獲得高昂的士氣,以振興第三帝國。
阿登反擊戰
被削弱的維斯杜拉河防線
蘇聯的準備
德軍放棄華沙
蘇軍的突破
撇開維也納
11 攻克柏林
蘇聯紅軍知道德國國防軍會誓死保衛德國領土,但是每個蘇軍戰士都想第一個進入希特勒帝國的心臟——柏林。
連貫的防御計劃
不安的斯大林
比索姆河更慘
科涅夫的勝利
渡過施普雷河
攻入柏林的第一支蘇軍部隊
希特勒尋找救援
蘇軍井然有序的進攻
納粹主義的高昂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