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論:王羲之,字逸少,東晉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曾官秘書郎、參軍、會稽內史、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羲之的書法造詣極深,達到了時代的*,被后人譽為“書圣”。
《樂毅論》是王羲之小楷名作。原文為魏夏侯泰所作,講述戰國時人樂毅,官拜上將軍,賢而好兵的故事。王羲之寫這篇文章給王獻之,一是作為書法教材,另一方面也有勉勵之好好學書做人的意思。樂毅率五國之兵伐齊,卻為讒言所中,燕惠王改用騎劫為帥,以至失國。王羲之書寫《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給兒子王獻之,用自己精心創作的《樂毅論》作為范本,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王羲之書寫這篇文章時,聯想到東晉的時局和自己的命運,難免有失意之感,所以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樂毅論》“情多怫郁”。
臨摹時要力求表達王羲之書法點畫清勁,筆法遒麗的特點。筆畫靈動,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構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或收或縮;分布則重縱行,不拘橫行。
本書還包括:靈飛經,黃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