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博士后制度在我國落地生根已逾30年,已經成為國家人才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30多年來,博士后制度對推動我國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培養了一批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自1986年1月開始招收名博士后研究人員起,截至目前,國家已累計招收14萬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已經出站的博士后大多成為各領域的科研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其中,已有50余位博士后當選兩院院士;眾多博士后入選各類人才計劃,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年入選率達34.36%,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率平均達21.04%,教育部長江學者入選率平均達10%左右。
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各設站單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推動博士后事業科學發展。這為我國博士后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
唐文,英語語言文學博士,臨沂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劍橋大學訪問學者,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站博士后,師從美國文學專家郭繼德先生和劉立輝教授,山東省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委員,臨沂市社會科學研究中級評審委員,臨沂市三八紅旗手,2019臨大美教師。
近年來,在《文藝爭鳴》、《東岳論叢》、《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東疆學刊》、《社會科學家》等社科類刊物獨立發表文學論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論文8篇。出版專著兩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已結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一項,重慶市博士后科研項目特別資助一項,省級社科規劃課題兩項(一項已結題),臨沂市社科項目三項,臨沂大學科研項目一項。曾獲省社科成果三等獎一次,市級社科成果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四次,校級科研成果將三等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