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近20年來國內少有的對德國金融體系進行的全面而深入的比較研究。中國與德國在經濟金融發展上存在諸多相似性特征。中德兩國金融體系的銀行主導特征都十分明顯,國有或公共金融機構比重高,兩國都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出口導向性特征明顯,兩國都實行大陸法系等。德國金融體系成敗得失都耐人尋味,可以為探索中國的金融發展道路帶來很多啟發。
本書基于對德國金融一手文獻的掌握和驗證,輔之以與美國、英國、日本及歐元區金融體系的比較分析,深入研究了德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銀企關系、去杠桿、貨幣政策、住房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性銀行、合作金融和股票市場等問題,力求在弄清德國金融體系基本事實和內在運行邏輯的基礎上,為中國金融改革借鑒德國經驗提供啟示。
本書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德國金融體系比較研究》的研究成果。
序言 中國金融發展應當重視德國經驗
前言 德國金融印象
章 德國金融的七個謎題
反金融化之謎
反私有化之謎
大分流之謎
大穩定之謎
大逆轉之謎
融資 DIY 之謎
協調性之謎
第二章 200 年德國金融史
德國金融的變遷
德國金融變遷的五個特征
德國金融變遷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
第三章 德國如何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典型性事實
三支柱銀行體系
偏好自我融資的企業
協調性經濟體制
思考和借鑒
第四章 德國為什么可以維持低宏觀杠桿率
典型性事實
強勁的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穩定的住房市場與就業市場
健康的宏觀經濟金融
思考和借鑒
第五章 德國中央銀行如何保護貨幣
穩定文化、社會市場經濟與央行獨立性
固定匯率時期:沖銷操作與適時升值
浮動匯率時期:以貨幣供應量為錨
歐洲中央銀行時代
思考和借鑒
第六章 德國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是如何形成的
典型性事實
德國住房金融的1 4
思考和借鑒
第七章 德國銀行為什么雨天少收傘
典型性事實
審慎穩健的金融政策
確保穩定的三支柱銀行體系
管家銀行和銀行池制度
穩健而審慎的企業部門
思考和借鑒
第八章 為什么中小企業融資在德國并不難
典型性事實
自立型企業
以管家銀行模式為主的融資支持
思考和借鑒
第九章 德國政策性與商業性金融是如何互補合作的
典型性事實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模式
思考和借鑒
第十章 信用社為什么能持續作為德國銀行業的重要支柱
典型性事實
自成體系的信用社網絡
從封閉到開放和基于并購的規模化
以外部審計為核心的外部治理機制
適宜的外部環境
思考和借鑒
第十一章 德國股票市場為什么發展滯后
典型性事實
三種傳統觀點
一種新假說:實體經濟大逆轉
思考和借鑒
第十二章 德國金融的十個啟示
如何評價德國的金融體系
如何看待德國金融對我國的可借鑒性
德國金融的啟示
附錄 德國金融體系概況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