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剛才看到大狗跟周把式練武我眼熱手癢的話,那么這會兒,看到他大口大口地吃白薯,我簡直是百爪撓心了。剛入冬,那場空前未有的大饑餓的威脅已經像嚴寒一樣步步逼近了。標志著“共產主義天堂”的食堂解散了,爸爸媽媽天天看著領回家的那點兒口糧發愁。粥越熬越稀,菜越摻越多,可人的肚子卻越撐越空。吃完還餓,吃完還餓,老吃老不飽。可是吃什么呢?沒有辦法,我們一家人也開始分吃飯了。菜團子,一人一個;粥,一人一碗。不飽也沒了。別說,在吃飯這件事上,爸爸媽媽并沒有偏心眼,給大狗的和給我的一樣多。只是有時剩下一點兒粥嘎巴,或屜布上沾一點兒殘渣,媽媽便摳下來偷偷塞進我的嘴里。我扒著籬笆縫看著大狗吃白薯,眼珠子都瞪得發酸了。他伸著脖咽一口白薯,我就伸著脖子咽一口唾沫。他使勁往下咽,生怕白薯咽不到他的肚子里。我也使勁往下咽,肚子里什么也沒有。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供職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異母兄弟》,“漕運三部曲”:《漕運碼頭》《漕運古鎮》《漕運船幫》,《遭遇復仇》,《梨花渡》;中短篇小說集《昨夜西風》《蜜月日記》《都市里的11種愛情》《格外》《王梓夫小說選》《男人氣象》《報告政府》;散文集《往事門前》《感悟生命》《通州賦》《漫長漫長的冬天》《撒謊不是人》;長篇隨筆《尋求活法》;《王梓夫自選集》(3卷);《王梓夫小說精品》(5卷);《中國專業作家作品典藏文庫·王梓夫卷》(15卷)及影視劇作品多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曾獲多,種獎項,其中長篇小說《異母兄弟》獲北京市建國45周年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漕運碼頭》獲北京市建國55周年優秀作品獎、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并拍攝成40集電視連續劇作為北京電視臺建國60周年開年大戲。《漕運碼頭》曾在臺灣地區出版繁體字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