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由“上編蕭公弼美學思想研究”和“下編蕭公弼著述整理”兩個部分組成。“上編”在蕭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證的基礎上,對蕭公弼美學思想的哲學始基、蕭公弼論“美”及相關概念、蕭公弼審美境界論和蕭公弼美學方法論等問題進行研究,從中彰顯出巴蜀美學包容性、超越性和現實性的精神。“下編”是對蕭公弼著述的搜集與整理,收錄了蕭公弼于1915年至1917年間發表在《世界觀》《寸心》《學生》《文星》等雜志上的所有著述,涉及美學、哲學、文化、物理學等諸多學科。“下編”的“附錄”收入耶路撒冷《美學綱要》、于偉《集定庵句贈蕭君公弼》和彭舉《竹根灘憶舊》三種文獻,以助讀者進一步了解蕭公弼生平及其美學思想的來源。
蕭公弼在中國近現代美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該書稿對蕭公弼的美學思想進行了基本的闡述研究,并對其與美學相關的著述作了初步的整理與注釋。這對學界理解與研究其美學思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譚玉龍,男,四川樂山人,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文藝美學博士后。現任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學術編輯,兼任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文藝專家、重慶市第三批社會科學普及專家、重慶市藝術美學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委會副秘書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宗教學研究》《音樂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
目錄
上編蕭公弼美學思想研究
引言
第一章蕭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
一、蕭公弼里籍考
二、蕭公弼生卒年及所讀學校考
三、蕭公弼著述考及其《美學》
四、結論
第二章蕭公弼美學思想的哲學始基
一、“太極”本體論
二、“天演”進化論
三、“體用一貫”論
四、結語
第三章蕭公弼論“美”及相關概念
一、美即無利害之快感
二、“內美”與“外美”
三、“好色”與“好淫”
四、結語
第四章蕭公弼的審美境界論
一、“勤修天爵,漠視人爵”:“樂天”之境
二、“解脫塵縛,與神冥契”:“超物”之境
三、“人我兩妄,法執雙融”:“忘美”之境
四、結語
第五章蕭公弼的美學研究方法論
一、中西參證
二、自下而上
三、史論結合
四、以佛釋美
五、結語
余論 蕭公弼與巴蜀美學精神
一、包容精神
二、超越精神
三、現實精神
四、結語
下編蕭公弼著述整理
凡例
美學
美學(續)
美學(二續)
美學(三續)
美學(四續)
讀《康德人心能力論》書后
廣告詩之審美者:寄劉少少先生與白女士(有序)
研究哲學之要點
與陳重遠君書
《易》為中國之靈魂學
釋我
鬼學哲理
鬼學
鬼學(續)
鬼學(二續)
鬼學(三續)
鬼學(四續)
科學國學并重論
修養宜重王學說
修養譚
神通力之研究
宣言語:本報標舉之三大目的
歐戰后新文明之蠡測
大戰爭后之文明
責任心與生活力
原惡社會
改良社會為學生應盡之天職
佛門衛生淺說
古之衛生術
游草堂記
偶成
夜讀
附錄
美學綱要
集定庵句贈蕭君公弼
竹根灘憶舊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