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
醫學倫理學是倫理學的分支學科之一,是倫理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倫理學是以道德為研究對象,而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的一門科學。醫學道德同醫學相伴隨而產生,并與之共同發展,都是為維護和增進人類的健康而服務的。因此,醫學生在學習提高醫學技術的過程中,要同時注重醫學道德水平的培養和提高,以便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第一節 道德與醫學道德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個古老而現實的課題。古人有“無德不醫”的說法!暗赖赂呱小睘槿朔Q道,“道德敗壞”遭人唾罵。“道德”一詞,源自古希臘語,當時是指風尚習俗。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人也開始使用“道德”一詞。“道”原指事物的發展規律,后引申為做人應遵循的規矩;“德”是“得”的意思,古代有“德者得也”的說法,意思是說把做人的規矩得到了、做到了就是有“德”。所謂道德就是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來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準則的總和。
道德的基本問題是利益問題。“利益是道德的基礎”。人具有社會性和目的性,“他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8頁)因為一定的社會風氣和道德觀念,是一定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個人利益和他人、社會整體利益經常會發生矛盾,道德一方面要求個人做出必要的節制和犧牲,另一方面還要借助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力量進行調整,使之達到統一。因此,人們的行為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道德行為,即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為;二是不道德行為,即違背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為。
(二)道德的特點
道德與其他社會意識有著共同的本質,但又有其本身獨特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時代性與繼承性的統一道德的時代性表現在道德的根本性質是由時代的社會關系特別是經濟關系決定的,因而具有時代性。同時,道德有更為突出的歷史繼承性。一方面表現在不同時代都存在著反映一般性社會關系的內容,即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各階級都“應該遵守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另一方面表現在每個時代的道德對于過去的道德總要根據自己時代的要求進行“揚棄”,繼承那些積極的因素。道德是時代性與繼承性的統一。
2.全民性與階級性的統一道德作為調整人們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具有全民性。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有相應的行為規范存在,一些反映人們生活習俗及公共秩序方面的道德規范,需要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道德在階級社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是道德的顯著特點,它是由階級社會經濟關系的對抗性決定的,人們在生產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甚至是對抗的道德觀念。因此,道德表現為全民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3.自律性與他律性的統一自律性是道德最突出的特點,道德不同于法律,不是來自外部的強制力量,而是來自內心信念的驅動?梢哉f,只有來自內心信念驅動的道德行為才是真正道德的。同時,道德又具有他律性,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可評判,促使人們的行為按照道德的規范行事。
4.知與行的統一道德具有理性的一面,又與實踐相聯系。道德觀念,道德意識只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在表現,但衡量一個人是否有道德,主要看他的實際行動和行動的客觀效果。完善的道德形象是知與行、動機與效果的統一。
(三)道德的作用
1.文明程度的標志社會公德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一個人的道德水準是其文明程度的標志。因此,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人們的道德水平是直接的重要特征!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并強調了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地位。
2.調節的功能道德的調節作用是道德最主要的社會功能。人類社會生活處于多種社會關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往中,大量的社會關系是通過道德準則和規范加以調節的,以保障社會按照一定的秩序運行。封建社會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規范,維持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我們醫療衛生部門也只有遵守醫患關系、醫際關系等各種關系中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才能保持醫療活動的正常秩序。
3.教育的作用道德在調節社會關系過程中,對社會人群也會產生重要的教育作用。通過道德示范、激勵及道德評價,促成人們道德觀念的形成,并成為自身處理各種關系的依據。更加自覺地為實現社會目標和個人理想而努力。同時,道德還是人們理解認識社會的客觀依據。道德以善惡、利害、美丑等對立范疇反映社會生活,給人們提供了關于實現社會關系的價值尺度,有利于人們認識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對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道德的類型
道德作為調整人們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從不同社會關系角度分型,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公德是社會整體利益的反映,是人們社會生活中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它的特點是明確、具體、清楚,如禁止踏草掐花、隨地吐痰等。我國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橐黾彝ナ且粋歷史范疇,受社會生產關系變化的制約。如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就形成了以夫權、父權為特征的家長制,要求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道德在愛情與義務統一的基礎上,要遵守以下道德準則: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等。
3.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專門職業活動的人們,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表現為較強的穩定性,內容有較強的適用性。醫學道德就是一種職業道德。
二、醫學道德
醫學道德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伴隨醫學的形成和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研究和探索醫德的形成與發展規律,對于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德優良傳統,借鑒國外醫德精華,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醫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醫學道德的含義
醫學道德是人類在同疾病作斗爭、維護自身健康的醫學活動中形成的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準則和規范,醫德屬于職業道德。
在醫學活動中,構成多種人際關系,特別是現代醫學活動,人們活動涉及的關系更廣泛,不僅有醫患之間、醫務人員之間,還有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之間、醫務人員與醫療部門和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等醫學關系。處理這些關系不只是技術問題,而且還必須遵守人類長期以來在醫學活動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作為醫務人員要自覺地把握好這些原則和規范。
要深入認識醫學道德,我們還須認識醫學道德的本質。醫學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最終還是與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緊密相連,歸根到底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作為醫學道德不僅具有反映職業要求的特點,在行為準則和規范上有較強的穩定性,而且還具有與社會發展、醫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現實性。在我國現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醫德要求是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目標相一致的。醫務工作者在醫學活動中如果脫離社會主義方向,簡單地將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作為處理醫學活動中各種人際關系的準則,就會迷失社會主義醫學發展的方向。只有在充分深刻地認識社會關系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地提高醫德修養,保證自己在思想上、技術上的全面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貢獻。
(二)醫學道德的特點
醫學道德作為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1.范圍的確定性醫學道德反映的是與醫學活動相聯系的人際關系。其中,醫患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在醫患關系中對醫者方面的道德要求又是重要方面。就醫者方面講,處于不同崗位的人,在其活動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醫德規范的適用范圍具有確定性。
2.要求的高標準醫學職業工作的對象是人,而且是病人,病人又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不僅有各自的心理特點,其文化、風俗及民族等各有不同,其醫學活動的最終目標直接關系著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這樣不僅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遵守科學的操作規程,而且還必須嚴格遵守醫學道德要求,否則同樣會造成嚴重后果。不遵守醫德規范要求引發的醫患沖突或醫療事故屢見不鮮,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嚴格遵守醫學道德。
3.規范的可操作性現代醫學涉及的人際關系廣泛,活動內容復雜多樣,因此在不同的醫患關系、不同的工作環節上道德規范和要求各有不同。如問診道德、體格檢查道德、用藥道德、手術道德以及醫學高新技術應用中的道德等。這些道德要求都是根據工作環節上的不同特點總結概括出來的,是非常明確的,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對手術醫生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不搶手術、不濫施手術、不壟斷手術、不推卸手術、不隱瞞差錯等。
4.內容的穩定性和繼承性醫學自產生以來就以治病救人為基本活動宗旨。醫患關系是醫學人際關系中始終居于主導地位的人際關系,醫患雙方的地位比較穩定,在長期醫學活動中形成的醫德準則和規范與其他道德內容相比有更強的穩定性和繼承性,有很多道德內容不僅是超越歷史時代的,而且是超越地域、超越階級的。因此,我國古代形成的優良醫德傳統至今仍是醫者必須遵守的規范,如仁愛救人,性好志專,謙和謹慎,尊師重道等。
(三)醫學道德的功能
醫學道德作為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對醫學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醫學道德是實現醫學目的的重要保障醫學目的是一個古老而現實的課題。醫學自誕生以來就已涉及醫學目的的問題。它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理論概念,是特定的人類群體或個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醫學的追求,是人類希望通過醫學所要達到的目的。自醫學形成以來醫學一直是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延長壽命”為目的的。這是醫學目的的一般表現。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受歷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盡管古今都把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延長壽命作為醫學目的,但由于人們對疾病與健康的含義理解不同,因此在不同時期醫學目的的內容又有差別。今天,人們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過去單一的生命神圣論逐步被生命神圣論、生命質量論及生命價值論相統一的觀點所取代。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醫學活動必須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我國目前條件下,醫學目的不只是減少病人的痛苦,更要以追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目標,這種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會等全方位的良好狀態,在提高人的預期壽命的同時,要把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統一起來。在現實條件下,難以實現消滅疾病,因此要盡量減少疾病、預防疾病,認真貫徹實施預防為主的方針。要達到這樣的醫學目的,不僅需要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還必須有良好的醫學道德作為保障。
2.醫學道德調節各種醫學人際關系,維護正常醫療活動秩序現代醫學管理離不開嚴格的制度及有關的政策法規,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來維系人們的關系和秩序。醫學活動需要醫患雙方的心理溝通、情感交融和相互尊重。實現這樣的人際關系,依賴于對道德規范的自覺遵守,F代醫學機構龐大,環節復雜,要想對其實現良好的管理,也需要各個崗位的醫務工作者發揚愛崗敬業、相互協作的精神。
3.醫學道德影響醫務工作者的技術進步和全面發展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是醫學活動整體中的一分子,整體醫學水平的發展依賴于每一個分子的全面發展。事實表明,良好的醫學道德修養可促使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個缺乏醫德修養的醫務工作者,醫學技術水平往往難以提高。縱觀醫學領域的那些佼佼者,往往是醫德與醫術相得益彰,特別是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抵制拜金主義、金錢至上,是保障醫務工作者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