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而編寫的,在編寫理念上力求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同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著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闡述,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際操作,注重引入航空醫學新技術。
全書共分八章,主要介紹人體解剖、生理學基礎,航空生理學因素,航空生物動力學因素,空勤人員的自我健康管理,女乘務員的常見醫學問題,空勤人員常見疾病及防治,機上救護,實驗。每章前有學習提示,章后附有思考與討論,以便于學生鞏固提高;書中還有實驗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加深認識。全書配有大量的插圖,有利于學生對生理解剖知識的理解。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供從事航空保障工作的醫師和其他人員參考。
第一章 人體解剖、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運動系統
第二節 循環系統
一、心臟
二、動脈
三、靜脈
四、淋巴系統
五、脾
第三節 消化系統
一、口腔、咽
二、食管
三、胃
四、小腸、大腸
五、肝
六、肝外膽道 第一章 人體解剖、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運動系統
第二節 循環系統
一、心臟
二、動脈
三、靜脈
四、淋巴系統
五、脾
第三節 消化系統
一、口腔、咽
二、食管
三、胃
四、小腸、大腸
五、肝
六、肝外膽道
第四節 呼吸系統
一、肺外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和縱膈
第五節 感覺器
一、視覺器官
二、前庭蝸器(位聽器)
三、嗅覺器官
四、其他
第六節 神經系統
第七節 泌尿系統
第八節 生殖系統
一、男性生殖系統
二、女性生殖系統
三、妊娠
四、乳房
第九節 內分泌系統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垂體
五、胰島
六、松果體與其他
第十節 血液
一、血液的組成與特性
二、血細胞及其功能
三、生理止血
四、血型
第二章 航空生理學因素
第一節 地球大氣的組成及分層
第二節 大氣壓力及大氣的功能
第三節 缺氧
一、急性高空缺氧
二、爆發性高空缺氧
三、慢性高空缺氧
第四節 低氣壓的物理性影響
一、高空胃腸脹氣
二、高空減壓病
三、體液沸騰
四、迅速減壓——肺損傷
五、中耳及鼻竇的氣壓性損傷
第五節 輻射環境
一、基本概念
二、宇宙空間及大氣層的輻射來源
三、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及防護方法
第六節 臭氧
第七節 溫度負荷
一、航空中溫度負荷的原因
二、高溫的生理影響及防護措施
三、低溫的生理影響及防護措施
第八節 航空毒理學
一、毒理學基礎
二、航空毒理學的基本問題
三、常見的航空毒物
第九節 似晝夜節 律
……
第三章 航空生物動力學因素
第四章 空勤人員的自我健康管理
第五章 女乘務員的常見醫學問題
第六章 空勤人員常見疾病防治
第七章 機上救護
第八章 實驗
附錄一 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格檢查鑒定管理辦法
附錄二 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格檢查鑒定標準
附錄三 航空醫學常用名詞漢英對照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航空生理學因素
第五節 輻射環境
三、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及防護方法
1.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體受到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照射后,可以產生各種對健康有害的生物效應。按效應出現的空間特點分為軀體效應、遺傳效應和胚胎效應;按效應出現的時間分為急性效應和慢性效應或近期效應和遠期效應;按發展規律分為隨機效應和非隨機效應。
急性放射病是在短時間內大劑量輻射作用于人體而引起的。全身照射超過100拉德(rad)時可引起急性放射病,局部急性照射可產生局部急性損傷,如暫時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細胞暫時減少、造血障礙、皮膚潰瘍、發育停滯等。急性放射損傷平時非常少見,只在從事核工業和放射治療時,由于偶然事故而發生,或在核武器襲擊下發生。臨床主要癥狀有白細胞減少癥,感染、出血、嘔吐、腹瀉,有的定向障礙、共濟失調等。
慢性放射病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反復多次地受到超過人體允許劑量照射所致,如未按防護要求做好保護,受放射治療不當,急性放射病轉為慢性放射病。全身長期接受超允許劑量的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痪植拷邮艹瑒┝康穆哉丈淇僧a生慢性損傷,如慢性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生育力受損、白內障等。慢性損傷常見于放射工作的職業人群,以神經衰弱綜合癥為主,伴有造血系統或臟器功能改變,常見白細胞減少。主要癥狀有:皮膚發紅、萎縮、毛發脫落,嚴重的皮膚潰爛而導致惡性腫瘤、視力減退、視物模糊、眼瞼干燥、反射機能減退、感覺障礙、神經衰弱、性欲減退、陽痿、精子生成異常、血細胞異常等。輻射的遠期隨機效應表現為輻射可能致癌和可能造成遺傳損傷。在受到照射的人群中,白血病、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骨癌等各種癌癥的發生率隨受照射劑量增加而增高。輻射可能使生殖細胞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受照者的后代各種遺傳疾病的發生率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