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了解區塊鏈到底是什么?我們身邊有哪些具體應用?區塊鏈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什么?誰將是區塊鏈里的谷歌和臉書?如何通過該技術實現金融體系的信用變革?比特幣、區塊鏈、加密貨幣、分布式賬戶應用、加密協議與平臺的未來會是怎樣?它的前景和未來究竟會怎樣?那就讓這本書帶領您開啟一段揭秘區塊鏈的旅程吧!
這本《商業區塊鏈:開啟加密經濟新時代》旨在探討區塊鏈技術的各種可能應用的小書,不僅僅限于書中標題所顯示的商業領域,作者認為區塊鏈還可以用于解決經濟、實業、政府與社會等更加廣闊的領域,醫療、供應鏈、物聯網、安全認證、能源交易、電動汽車與充電站、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在作者看來,區塊鏈將會積極挑戰現狀,與互聯網經濟類似,它最終會形成一種新型的加密經濟。
《商業區塊鏈:開啟加密經濟新時代》對技術人員更好地了解區塊鏈的商業潛力,并為有商業頭腦的人掌握區塊鏈技術的許多方面提供指南。本書向讀者介紹了如何理解區塊鏈框架,如何揭開其相關變化的機會,并為未來區塊鏈發展描繪了趨勢藍圖。
譯者前言
區塊鏈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什么?誰將是區塊鏈里的亞馬遜、谷歌和臉書?比特幣、區塊鏈、加密貨幣、分布式賬戶應用、加密協議與平臺的未來會是怎樣?想了解和探討這些問題,不妨讀讀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書中明確指出,我們需要通過歷史來展望未來,加密技術的發展方式可能與互聯網曾經的發展方式類似。從歷史視角看,在過去的20年中,互聯網在四個維度上產生了較大影響:新興互聯網企業出現,并引領了新的用戶行為;現存機構和政府在其運營過程中接納了互聯網;一些行業受到了互聯網的威脅,被迫轉型;得益于開源技術,網頁程序開發成為軟件開發的主流,大家共同維護、共同開發。
這本旨在探討區塊鏈技術的各種可能應用的小書,不僅僅限于書中標題所顯示的商業領域,作者認為區塊鏈還可以用于解決經濟、實業、政府與社會等更加廣闊的領域,醫療、供應鏈、物聯網、安全認證、能源交易、電動汽車與充電站、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在作者看來,區塊鏈將會積極挑戰現狀,與互聯網經濟類似,它最終會形成一種新型的加密經濟。
這是我組織團隊翻譯的第二本區塊鏈作品(第一本是《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技術》,8月初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翻譯經典著作的“干中學”過程中,結合我自身對金融業務與信息技術的理解,我談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區塊鏈最好的應用是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我研究了很多,有幸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資產證券化書籍,區塊鏈科技現在運用得最多的領域在什么地方呢?眾所周知的是,數字貨幣和比特幣。另外一個是代幣,把資產變成貨幣、代幣化,代幣化就是一種證券化。你看資產證券化,發起人需要首先將資產裝到一個特殊目的載體(SPV)里面去,然后再份額化、拆分,一份一份地給投資者進行交易。區塊鏈在這三步中可以有很大的作為,怎么裝到SPV,怎么拆分這個資產,怎么給它份額化做成交易?這三個步驟需要區塊鏈整個技術組合的某個成分。區塊鏈是個賬本,賬本如果不能跟實體資產產生一一對應關系,賬本就是沒有價值的。第一步是怎么通過區塊鏈技術把資產映射(Mapping)到賬本上,實現第二步的份額化和拆分。最后,對應于智能合約,你要在其中加一些代碼和貨幣,區塊鏈里面就是可編程的貨幣、可編程的資產,一份一份地給投資者進行交易,即完成第三步的交易。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區塊鏈整個技術組合的某個成分,簡言之,通過區塊鏈將資產映射到賬本,賬本要分拆,拆完之后實現智能化合約交易。所以,我覺得區塊鏈最好的一個應用就是證券化,而交易所可能是最好的映射場景。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高堅先生和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CEO、首席架構師龐陽先生不辭辛苦,親自提筆為本書作推薦序。感謝金融時報社社長邢早忠先生、山西金控董事長孫海潮先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高紅冰先生、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劉瀾飆先生、聯合信用評級公司總經理張志軍先生為本書撰寫推薦詞,感謝您們的鼓勵和支持。
我要感謝參與本書翻譯的每一位譯者。南開大學金融學院講師葉軍翻譯了原版引言、第1章和后記,天津銀行博士后段月姣翻譯了第2章,天津大學金融學博士郭彬翻譯了第3章和第4章,南開大學金融學博士沈鑫翻譯了第5章和第7章,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碩士孫弘博翻譯了第6章。全書由我和涂紅統稿,許余潔在整體校稿的基礎上,多次與出版社老師們對接書稿的最后內容以進一步完善。
最后,我還要感謝中信出版社編輯的精心編校,沒有大家精益求精的團隊努力與合作,這本書的中文版本不可能如此順利與讀者見面。我們衷心地祝愿本書的引進,能夠激發和引導大家進一步重新思考信用、財富和信息科技等互聯網大時代的重要內容。
林華
2016年8月底于北京
作者前言
在很多事情上我并不是一個幸運的家伙,但是我和維塔利克·布特林的相遇的確是非常幸運的。維塔利克·布特林是以太坊的主要發明者,而且他和我住在同一個城市——多倫多。
在2014年1月一個冷的夜晚,維塔利克出現在位于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nue)上一所狹窄建筑里的樓梯上,當時距Anthony Di lorio 組織的一系列多倫多比特幣每周聚會之一開始還有一個小時。我和維塔利克有了第一次交談,試圖從他那里理解對我來說,“超越比特幣”的一些概念。早在6個月之前,我就試圖理解比特幣,而以太坊對我來說當時是陌生的。
在我們開始談話之后,人們陸陸續續進入房間,準備即將開始的聚會。大家都在議論紛紛,因為維塔利克剛剛發表了他的白皮書,在白皮書里他宣稱發明了一種新的區塊鏈平臺,這個平臺比比特幣更好,注定將成為下一個重要的事物。
被好奇心激發的我,向維塔利克拋出了許多關于以太坊及其結構的問題。我對他的發明印象深刻,但我更對如何應用這一發明感興趣。維塔利克并沒有給我所有的答案,但他渾身散發出積極(雖然當時看來有些幼稚)的決心和樂觀,認為將來無疑會更好。我感覺到,不僅僅出于技術本身,它還有更深遠的意義。它涵蓋了社會、政府、企業,以及新舊信念,它和我們所有人有關。對我們這個世界而言,這種技術里蘊含了一種人為的因素,能夠給我們提供一種更加公正的解決方案。
兩周后,我幾乎是強迫維塔利克坐下來和我詳細描述,以太坊是如何在一個部署框架下組織和運作的。我自己畫了一個草圖并展示給他看。他只看了三秒鐘,就激動地打開電腦,發瘋般地開始畫草圖,那是第一個包含以太坊在內的基于區塊鏈的建筑結構。這個版本的草圖后來經過演變,出現在維塔利克的博客文章里,名為“On Silos”“On Siols,”https://bolgethereumorg/2014/12/31/silos/。
在此幾個月后,直至今天,我和維塔利克都互為良師益友。他教了我很多區塊鏈的知識,而我則投桃報李在商業應用和發展以太坊方面給了他建議。我也許永遠無法一夜之間理解維塔利克的區塊鏈之夢,哪怕是一小部分,但有一點我很確定,那就是維塔利克·布特林就像他的很多技術前輩一樣,在繼續領導以太坊核心科技以及以太坊基金會的同時,已經具有洞察力的商業頭腦。
我繼續寫了50多篇關于比特幣、區塊鏈和以太坊的博客,沉浸在那些處在區塊鏈及其應用的前沿人物中,包括發明者、先鋒者、領導者、創業者以及企業家和實業家。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基于我在技術行業34年的經驗上得出的歷史觀點。在惠普的14年,是我思想形成的第一階段,其后的10年(1995~2005年),是我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獨立咨詢師、作家和有影響人物的第二階段。在1996年,我寫了第一本關于互聯網商業戰略的書——《開放的數字市場》(Opening Digital Markets),從而使我能夠和應用互聯網的大小企業合作,深入廣泛地分析互聯網對商業的重要性。我在2005年從安本集團(Aberdeen Group)學會了成為一個職業分析師,隨后又在高知特資訊技術公司(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工作了3年,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無國界組織結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它進行全球套利。自2008年后的5年內,作為兩家大獲成功的創業企業(Eqentia和Engagio)的創始人,我研究了新興企業,從失敗和成功中都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我對區塊鏈的點對點(P2P)技術的熱情并不是偶然的。早在2001年,我就順應了第一波點對點科技的浪潮,創建了PeerIntelligencecom網站。當時,點對點主要用于文件共享,我也獲得了這種新技術強大作用的第一手印象。遺憾的是,隨著Napster軟件被相關法律扼殺,點對點的首次嘗試胎死腹中。反過來,比特流(BitTorrent)協議勇敢地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經歷,不僅有助于我建立對區塊鏈的想法,對本書的準備工作也影響巨大。
當我在2013年接觸到比特幣和區塊鏈的世界時,我找到了1995年一些人認識到互聯網的變革性作用時的激動,也包括2001年對點對點技術同樣的想法。幸運的是,比特幣區塊鏈的出現,在2009年給P2P打了一針強心劑。
開始接觸區塊鏈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1996年的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在書中,他寫道:“風起了,接著臺風來襲。每個企業都會面臨風浪,但是10倍速力量(10X force)是能夠改變企業基本要素的變化。”當然,安迪當時指的是互聯網能夠徹底改變一個行業。而今天,區塊鏈已經成為那個改變許多行業的10倍速力量,而且它的旅程剛剛開始。
不得不承認,在了解區塊鏈的方方面面的過程中,我經受了很多折磨。許多聰明的遠見卓識者,只關注技術,而忽略了對商業應用的簡明解釋。在我早期對區塊鏈的解讀中,我需要進行很多艱難的閱讀才能把事實串聯起來。這種痛苦的遭遇,也是寫作本書的一個動力。我希望其他人能夠更容易理解區塊鏈和它的影響。
區塊鏈是互聯網歷史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等同于萬維網對互聯網。也許區塊鏈能把互聯網帶回它的本質:更加去中心化,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隱私,更加平等,以及更加易于進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區塊鏈應用也在嘗試取代傳統的網絡應用,正如它們終將取代那些不愿意放棄中心化的強力信用執行功能的傳統行業一樣。
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在你閱讀完這本書以后,區塊鏈的歷史將繼續前行,就像互聯網的演變一樣。但有一點會讓區塊鏈的將來更加有趣:你是區塊鏈未來的一部分。
寫作本書對我來說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我希望我的讀者們也能發現《商業區塊鏈》這本書是大有裨益的。
威廉·穆賈雅
加拿大多倫多
2016年3月
授權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