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君、王悅主編的《國際金融學》圍繞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系統地闡述了國際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相關理論,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國際金融學理論體系。本書共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外匯與匯率、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儲備、匯率政策與匯率制度、外匯市場與外匯業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機構、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全球化的國際協調與合作。本書結構安排合理,層次清晰,語言表述通俗易懂。書中每章設有引例,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和實例等,方便讀者聯系實際和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金融學、投資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學習國際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的專業教材,也可以供廣大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各類人員參考。
張慶君、王悅主編的《國際金融學》從國際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入手,在介紹貨幣銀行學一般知識的基礎上,系統闡述外匯與匯率、國際收支、國際儲備、金融市場、金融體系與金融機構體系、外匯市場及外匯業務、匯率政策、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危機及金融全球化下國際協調與合作等基本知識和原理,并結合國際金融危機探討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金融功能與金融可持續發展等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章節內容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興趣,本書還結合課程內容,在每章的開篇都設計了引例。
伴隨著市場經濟和貨幣信用制度的發展、銀行體制的形成、金融創新和金融改革的推動,金融市場日益活躍,金融體系也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金融系統在自身繁榮和發展的同時,金融對經濟的滲透和擴散功能的深化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生活的共同特征,金融活動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體系的巨大功能、精巧結構和絕妙無比的運行機制與運轉方式,早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深入探索和研究。龐大的金融體系也構成了當代各國宏觀經濟調控和調節的基礎,成為社會經濟的調節機構和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盡管世界各國的金融體制千差萬別、各具特色,然而并非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在各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中也顯示出錯落有致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伴隨著金融體系的快速發展,對金融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現代金融理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它深化了經濟理論,也促進了現代金融機構管理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完善,促進了金融結構的巨大變化。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貨幣銀行學已經由早期的引進西方貨幣銀行理論體系和內容轉變到結合我國金融發展和金融改革的實踐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階段。本書從國際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入手,在介紹貨幣銀行學一般知識的基礎上,系統闡述外匯與匯率、國際收支、國際儲備、金融市場、金融體系與金融機構體系、外匯市場及外匯業務、匯率政策、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危機及金融全球化下國際協調與合作等基本知識和原理,并結合國際金融危機探討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金融功能與金融可持續發展等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章節內容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興趣,本書還結合課程內容,在每章的開篇都設計了引例,并在章節內部設計了多個專欄,這些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一定的學術水準,與時俱進,及時將各有關學科的新進展反映到教材中來。
第二,內容既完整、系統和科學,表述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深邃的理論。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不僅介紹一般的理論方法,還特別注重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和有關案例的討論。
第四,注意吸收國內和國外經濟研究和教學的最新成就,并結合作者的教研實踐和教研成果,結合作者對現實經濟生活的理解。
第五,循序漸進,符合教學規律。
由于本書具有以上特點,因此不僅可以作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以為從事金融實際工作的人員提供參考。
本書由張慶君、王悅擔任主編,張慶君負責擬訂全書的寫作提綱,王悅負責對課后習題進行整理和修改。本書是集體勞動和團隊合作的智慧結晶,各章分工如下:王晶、賈凱威撰寫第一章;尹夢秋、段立君撰寫第二章;朱方圓撰寫第三章;趙曉玲撰寫第四章;王悅撰寫第五章;張慶君撰寫第六章;馮麗撰寫第七章;王悅撰寫第八章;高凌云撰寫第九章;羅春嬋撰寫第十章;閔曉瑩撰寫第十一章。王悅參與了校對和修改。最后,張慶君、王悅對初稿總纂定稿。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的中外文獻,書后列出的參考文獻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此我們謹向相關文獻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正是這些文獻資料,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作的源泉。在成書的過程中,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劉美玉編輯給予了熱情的關心和幫助,在此特表謝意。
限于作者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本書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