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長必讀經典書系:論語》依據教育部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編寫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堯曰篇第二十 (共三章) 一 【原文】 堯日①:“咨!爾舜②!天之歷數在爾躬③,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④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⑤。朕躬有罪。
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⑥,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⑦。
【譯文】 堯(對舜)說:“嘖嘖!你這個舜啊!依上天安排,帝位就要由你繼承,你要真誠地堅持正確的治國方略。如果天下陷入窮困,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永遠地終結了。” 舜(在讓位給禹時)也這樣告誡禹。
(湯在向天祈禱時)說:“我小子履,大膽虔誠地用黑色公牛作祭品,謹明明白白地祭告偉大的天帝:對于有罪之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子的罪過,我不敢隱瞞遮蔽,一切您心里都明白。如果我自身有罪,請不要加罪于天下萬方;倘若天下萬方有罪,罪責就由我一人承擔。” 周朝恩賜天下,善人因此富貴起來。(周武王說:)“即使有至親近戚,也不如有仁德之人。如果百姓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 孔子說,慎重地制定審查度量衡,審查法度,重修官制,全國的政令就能暢行無阻。復興已滅亡了的國家,接續斷絕了的世族,起用隱居的賢士,天下的百姓就誠服了。
當權者所要重視的是:百姓、糧食、喪葬、祭禮。
寬厚就能得到眾人擁護,誠信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勤勉就能取得成功,公正就能使百姓高興。
二 【原文】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①,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② 。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③。
” 【譯文】 子張問孔子:“怎樣才可以從政?” 孔子說:“尊崇五種美德,摒除四種惡政,這就可以從政了。” 子張問:“什么是五種美德?” 孔子說:“君子使百姓得到好處,自己卻不耗費;讓百姓勞作,百姓卻不怨恨;希望實行仁義,而不貪圖財利;神情舒泰卻不傲慢;態度威嚴卻不兇猛。
” 子張問:“什么叫‘給人恩惠卻不耗費’?” 孔子說:“百姓能得到好處的事,引導他們去做,讓他們得到好處,這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處,自己卻不耗費嗎?選擇(不誤農活)百姓可以出來做事的時間,叫百姓來(為公家)做事,誰又會怨恨呢?自己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還貪求什么呢?君子不論人多人少,權勢是大是小,都不敢怠慢,不也就是舒泰而不傲慢嗎?君子衣冠端正整齊,目光尊嚴,儀態莊重,使人望而生畏,這不就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子張問:“什么叫四種惡政?” 孔子說:“事先不進行教化,(一旦犯法)就加以殺戮,這叫‘虐’;事先不告誡,而苛求立即成功,這叫‘暴’;很晚下達命令,卻要求限期完成,這叫‘賊’;給予人財物,出手之際十分吝惜,這叫‘ 有司(小家子氣)’。” 三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①,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