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追溯了反諷在西方和中國的濫觴和演變發展過程,聚焦和對比了英文反諷(irony)如何起源于希臘、發展為蘇格拉底式反諷和語言修辭方式的歷時演變,同時也梳理了肇端于虞舜《南風》之詩、濫觴于《春秋》的春秋筆法以及隨文學藝術發展的漢語反諷文體的繁衍。本研究對與反諷相近的常混淆的六對概念(諷、諷刺、反語、諷喻、暗諷、戲謔)進行了辨析,提出了反諷獨有的語用特征。最后,借助反諷搭建的橋梁,本研究將英國最早的一部敘事史詩《貝奧武普》(Beowulf)和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置于同框中進行對比,既呈現了地域相異的文學巨著在反諷使用時的異曲同工之妙,又闡釋了主體建構、激活的宏觀社會文化環境、主題以及反諷的認知參照點的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