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結束了五代混亂的局面,偃武修文,加上其他種種原因,國勢因以不振,而經濟、文化則比較發達,在理學、文學、史學、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一時作者蔚起,不僅文人學士,并驅爭先;甚至一些皇室貴族,也斐然有所著述,見稱于世。其中尤以趙令畤所著《侯鯖錄》及趙與旹所著《賓退錄》為有名,都是宋人筆記中的上乘之作。
趙與旹字行之,一字德行,南宋末人,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寶慶進士,官麗水丞。生平事跡詳趙孟堅所作墓志銘。所著尚有《甲午存稿》,當是作者的詩詞小集,惜已亡佚,惟《賓退錄》流傳至今。前人稱此書包羅今古,抉隱發微,有耆儒碩生所未及;又說它可為《夢溪筆談》及《容齋隨筆》之續,甚至以為宋人雜說之者。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了解此書的價值。
趙氏是一位有愛國思想的人。書中贊揚岳飛,揭露秦檜。對于王明清所記宗澤把定武《蘭亭石刻》進獻宋高宗一事,他認為宗忠簡守汴,日夕從事戰守,且其天資剛正,絕不會為人主搜羅玩物于艱難之時。而對于孫覿所作莫儔墓志中同情投降派、誣蔑抗戰派的論調則斥為欺天諛墓,善惡混淆。這些都表明了他的正義感和明辨是非的批判態度。另外,他詳考古代有霜儉霜旱之說,認為也必有蠲租故事,因此他主張遇到此種災情,有司應該奏明朝廷,援例蠲免租賦,以補救民間因自然災害所受的損失與苦難。他還贊頌宋高宗建炎三年詔除金銀、匹帛、錢谷,余悉罷貢,是盛德事。這些在封建剝削制度下,不過是一些小恩小惠,但趙氏能留意及此,可見他還是比較關心民間疾苦的。在本書陳宗禮的序中載有趙氏的一首絕句,認為如使蘇軾見之,定當稱許他真知秋陽,意思是說他能不錮于富貴,知田野之勤約。這話也可作為旁證。
以上略引《賓退錄》數則,說明作者具有進步的思想傾向。至于此書的價值,則尤在其保存和提供了許多可貴的文史資料以及精確考訂等方面。
作者熟于兩宋典章制度及遺聞軼事,故所記述,如數家珍,翔實可信。征引他人著作,往往以類相從,羅列眾說,而有所抉擇。(中略)
趙氏讀書勤奮而細心,著述態度矜慎,故《四庫提要》稱此書惟論詩多涉迂謬,于吟詠之事茫然未解;至于考證經史,辨析典故,則精核者十之六七。今觀書中,參會眾說,芟繁撮要,以明定武《蘭亭》流傳本末;歷舉周宣王失德,以證其不足當中興賢君之目;詳考古代漏刻之數,以駁正董彥遠、朱熹注韓詩百二十刻須臾間之非;根據算術,訂《夢溪筆談》刻本所注數字之訛;據《靖州圖經》以證杜詩之白小即魚菜;據宣州土宜,以正任注山谷詩春網薦琴高之疏;據《漢書·揚雄傳》以辨《容齋三筆》(劉)歆嘗從揚子云學作奇字之誤。他如對陽秋木稼分疏科頭親家小妻不耐煩無萬數,以及得隴望蜀洗腳上船等詞語的考證,都是原原本本,殫見洽聞。而辨正戰國策鮑注東西二周之舛謬,尤為精核。清代何焯云:《錄》中此條為善,出草廬吳氏之先也?隙吮緯髡呤窃绨l現并解決了該問題的人。
趙氏為楊簡門人,屬于理學家一流,對于文學批評似非所長,但說他論詩多涉迂謬,于吟詠之事茫然未解,則未免太過。他本人有《甲午存稿》,可知他曾從事詩詞創作;又本書有他所輯的詩評,又可見他曾留意于文學理論及批評。當時有人論杜詩,以為其妙處在于一句能說四、五件事,能說半天下、滿天下。趙氏駁他說:以此論詩,淺矣!杜子美之所以高于眾作者,豈謂是哉?若以句中事物之多為工,則必皆如陳無己桂椒柟櫨楓柞樟之句,而后可以獨步,雖杜子美亦不容專美。若以乾坤日夜浮為滿天下句,則凡句中言天地華夷宇宙四海者,皆足以當之矣,何謂無也?(詳見卷十)從這里更可看出他持論閎通,并不迂謬。(中略)
我所見到的此書刻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是南宋臨安府睦親坊南陳宅經籍鋪本(或稱宋書棚本,今簡稱宋本);一是乾隆十七年存恕堂仿宋本。此外尚有學海類編本及明鈔本一種,清鈔本三種。書棚本似為今世僅存之宋本,江陰繆氏對雨樓本、吳興張氏擇是居本、古書叢刊本皆從此出(貴池劉世珩玉海堂仿宋本,未見,疑亦出此)。存恕堂本所仿宋本今不可考,但從字體及異文來看,知其與書棚本絕非一本。兩本各有短長,可以互勘。至于學海類編及明、清鈔本,則介于兩本之間,文字或同宋本,或同存恕堂本,偶有異文,亦多訛誤,在校勘上用處不大。因此,這次點校本書,即以存恕堂本為底本,以宋本對校,以其他各本作為參考。凡賓退錄所引各書,今尚存者,均盡量檢核原文,審其異同,悉心勘正。經過這次整理,本書當可成為現有諸本中為完善之本。但由于點校者學識水平所限,難免有不足之處,敬希讀者不吝指教。
一九八一年八月齊治平記
趙與旹(同時),字行之,一字德行,南宋末人,宋太祖趙匡胤后裔,寶慶年間進士,歷官麗水丞。著有《甲午存稿》,已佚,所撰筆記《賓退錄》流傳至今。
齊治平,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唐宋詩之爭概述》(岳麓書社,1984年),《陸游傳論》(岳麓書社,1984年),古籍整理作品有《拾遺記校注》(中華書局,1981年)、《宋文鑒》(中華書局,1992年),與孔凡禮先生合作編有《陸游資料匯編》(中華書局,2004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