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之所以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夠給人生活指明正確的方向,提供正確的方法。有了哲學,我們的選擇就有了一個參照的標準。我們的前進也就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它能讓我們在錯綜復雜的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堅持正確的態(tài)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樂和幸福。
哲學是一盞智慧的明燈,能讓你保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進而改變你的人生。
北大,是北京大學的簡稱,自1898年創(chuàng)立以來,她一直都是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大學之一,被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之一,同時她也是亞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大學之一。
北大不僅僅是一所大學,她還是一個與中國近現(xiàn)代命運息息相關的神圣殿堂:陳獨秀和李大釗曾在這里相約分別在中國南方和北方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毛澤東曾經(jīng)在這里做過圖書管理員,魯迅、蔡元培、胡適等大批重要歷史人物都曾在這里任職或任教……
北大也不僅僅是北大人的北大。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俄羅斯前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等人在內(nèi)的各國政要,包括美國微軟集團董事長比爾·蓋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馬云、百度公司CEO李彥宏,以及著名影星成龍、李連杰等人在內(nèi)的各界精英,都曾在北大講臺上留下過自己的身影和睿智。“去北大聽講座”,早已不是北大學子的專利。北大舉辦的講座,已成為一種品牌,場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
得益于工作和機緣,筆者雖未能成為北大一員,但也曾在北大聽過許多文化學者和商界精英的講座,其中有人生的感悟、事業(yè)的指導、處世的原則、心靈的修煉;亦有讀書、做學問方面的經(jīng)驗。蒙牛為什么能夠高速成長?季羨林有哪些養(yǎng)生秘訣?于丹的價值觀如何?……毫不夸張地說,北大的各類講座可以涵蓋人生的方方面面,可以為我們的行為做出指導,也可以為我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最大化提供無限助力。
好東西要拿來和大家分享。我們相信,更多無緣踏入北大校門學習、也沒有時間到北大聽講座的讀者朋友,同樣需要北大文化的滋養(yǎng)和啟發(fā)。因此,我們編撰了此書,挖掘、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當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語,并根據(jù)寫作需要加入了相應的經(jīng)典案例,當然也不乏作者的一點管窺之見,試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讀者,讓北大精神在每一個讀者心中延續(xù)她的輝煌。
第1堂課 細節(jié)——別在陰溝里翻了船
細節(jié)決定成敗
做大事請先從小事做起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2堂課 養(yǎng)心——人不能選擇命運,但可以選擇心態(tài)
嫉妒是心靈的陷阱
以感恩心面對世事
與其抱怨不公平,不如看淡不平事
第3堂課 人脈——從關照他人中得到幸福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讓別人欠你個人情
別玩寂寞,孤獨不是社會的主旋律
第4堂課 愛情——給愛一個空間,給自己一個轉身的機會
對愛情要懂得取舍
女人要內(nèi)心獨立,外表溫柔
坦然面對愛情,順其自然
第5堂課 婚姻——不是墳墓而是新的開始
幸福婚姻是經(jīng)營出來的
珍惜眼前人,把握能把握的幸福
家庭需要愛心,更需要孝心
第6堂課 財富——要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無功不受祿,君子得財有道
省錢比掙錢更重要
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第7堂課 挫折——人生最大的金礦
并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
每一種創(chuàng)傷,其實都是一種力量
不經(jīng)歷風雨,焉能見彩虹
第8堂課 友誼——人不能自己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哥們兒義氣”多小人
朋友,幸福人生的拐杖
第9堂課 相時——不拘于時,隨機應變
不能一味因循守舊
執(zhí)著與變通
變則通,通則活
第10堂課 對局——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狹路相逢勇者勝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第11堂課 道德——德不孤,必有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誠信,需終生經(jīng)營的“事業(yè)”
為他人著想,有愛就有一切
第12堂課 無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
不爭是一種大智慧
無為而治
第13堂課 命運——這輩子只能這樣活嗎
找準位置,做對事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敢拼不硬拼,斗智不斗力
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于物質(zhì)
健康高于一切
空虛是健康的大敵
會休息的人,才會生活
第15堂課 寬容——虛懷若谷,有容乃大
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
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16堂課 成功——時時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奔向目標時,不要三心二意
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為自己設立一個高目標
第17堂課 自由——不被淹沒的力量
走自己的路
沒有自由,造一種出來
尊重個性自由,樹立自我品牌
第18堂課 修養(yǎng)——做一個有靈魂的人
謙虛做人,謹慎做事
知識比財富更有價值
愛心照亮別人也點亮自己
第19堂課 放棄——輕松游弋于艱難世間路
學會舍得,才能獲得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拿得起,放得下
第20堂課 溝通——不是說服別人,就是被別人說服
少傾訴,多傾聽
有顆包容心,把指責變成商量
妙語如珠,幽默讓交流妙趣橫生
第21堂課 自信——信心多一份,成功進一步
保持本色,你是獨特的自己
扔掉“不可能”,沒有跨越不了的藩籬
拋開別人的眼光,做命運的設計師
第22堂課 吃虧——慈忍謙讓現(xiàn)輝煌
吃虧就是占便宜
糊涂虧,莫計較
懂得低頭,才能少走彎路
第23堂課 熱忱——用100%的熱情做1%的事情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熱情讓你青春永駐
熱情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第24堂課 幸福——你幸福嗎
走出虛榮的死胡同
淡泊的心境是一種別樣的幸福
正確認識自身的弱點
主要參考書目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典故:東漢的陳蕃出身世家,自幼喜好讀書,志向高遠。陳蕃十余歲時,陳家逐漸衰落,不再威顯鄉(xiāng)里,但陳蕃仍然躊躇滿志,日夜苦讀。后來為排除干擾,他干脆獨自搬進一處僻靜的庭院,潛心詩書。
正所謂“人無完人”,陳蕃的缺點就是生活上比較懶散,連自己的書房都懶得收拾打掃,更別提打掃庭院了。時間一長,院子里雜草叢生,穢物滿地。有一天,陳蕃正在讀書,他的父親帶朋友薛勤前來看他。看到屋里屋外狼藉不堪,薛勤皺著眉頭問陳蕃:“你怎么不打掃打掃呢?”陳蕃回答得擲地有聲:“大丈夫處世,應當掃除天下,豈能只掃一室?”薛勤聽了不禁一愣,暗嘆陳蕃年小志大,于是勸導他說:“你連一室都不肯掃,又怎么能掃天下?”陳蕃張口結舌,大受啟發(fā),此后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最終成為國家棟梁,以忠孝剛勇、不畏權貴留名青史。
與故事中的陳蕃一樣,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從很小就頗有一番雄心壯志的。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個“掃除天下”的志向:我長大要做企業(yè)家、做大官、做科學家……誰要是像《長江七號》中的小主人公那樣,長大想做個農(nóng)民工,肯定會被人笑掉大牙。然而事實卻是,無論志向高低,大多數(shù)人最終都將流于平庸。
那么問題出在哪兒?答案就是:大多數(shù)人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
生活中,往往越是窮得一塌糊涂的人,越是看不起小錢,不屑做小事,他們做夢都在想著怎么賺大錢、做大事、成大器。勉強去做也是迫于無奈,一邊做,還要一邊牢騷滿腹,詛咒社會。殊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大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大錢也都是由小錢構成的。沒有無數(shù)個小錢的積少成多,就算機會出現(xiàn)在你面前,你這個沒有絲毫準備的人又能如何?沒有做小事的鍛煉和積累,就算有人出錢要你去做大事,你也未必做得來,更不要說做得好。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公司打算開拓中國臺灣市場。正式進軍臺灣島之前,他們需要在當?shù)嘏嘤栆慌呒壐刹浚谑沁M行了公開的招考甄選。由于標準頗高,很多人都未能通過。
經(jīng)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年輕人脫穎而出。最后一輪面試前,麥當勞的招聘負責人和韓定國夫婦談了三次,并且問了他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假如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愿意嗎?”還沒等韓定國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直都是他洗的。”
負責人十分高興,當即免去了最后的面試,直接錄用了韓定國。
韓定國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立大志與干大事完全是兩碼事,大事與小事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許多大事成功的契機,都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里。只有把小事做好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當我們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功了。反之,就會如耶穌在《圣經(jīng)》中所說:如果你不肯為小事付出,那么你將會為更小的事而付出更多。
何謂小事?何謂大事?有位老板曾經(jīng)說過:“客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事情本無大小之分,事情需要辯證地去看待,但有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生來就是干“大事”的,因此對身邊的“小事”不屑一顧。但實際上,這些人往往連“小事”都未必干得好。張瑞敏說過,“能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事業(yè)要的是一天一天的實干,半點馬虎不得。沉下心來,堅持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掃得干凈,你終有掃除天下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