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第四卷為全書收尾之卷,講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鉆石騎士勛章獲得者的傳奇經歷:二戰期間創下121架夜戰擊墜世界紀錄、被敵友雙方尊為“里希特霍芬式的傳奇人物”的夜戰飛行員施瑙費爾少校;既被稱為“二戰期間擊沉擊傷敵方戰艦*多的軍人”,又被后人視作“U艇艇長高估戰果的*典型代表”的布蘭迪海軍中校;兩次大戰期間均獲*高戰功勛章,既有“死忠納粹的魔鬼將軍”之稱,同時又是作風彪悍的防御名將的舍爾納元帥;二戰期間憑借出色的戰功,三年內從中校營長躍升為裝甲兵將軍和裝甲集團軍指揮官,被李德·哈特稱為“卓越的裝甲兵領袖”、“機動與突襲藝術的大師”的曼陀菲爾;不到36歲就成為德國陸軍歷史上*年輕的中將,二戰期間先后負傷14次,因其驚人的勇敢而被稱作“瘋子托爾斯多夫”的托爾斯多夫中將;二戰期間先后隨第20摩托化步兵師,第10、第4和第7裝甲師東征西伐,因屢立戰功獲頒鉆石騎士勛章,左腿被截肢后仍然堅持指揮作戰的牙醫博士毛斯中將;先后擔任第4裝甲師師長、第39裝甲軍和“大德意志”裝甲軍軍長、第2集團軍和“東普魯士”集團軍指揮官,二戰歐洲戰場停火的當日被鄧尼茨授予*后一枚鉆石騎士勛章,拒絕搭乘飛機撤離,堅持與官兵們一起步入蘇軍戰俘營的裝甲戰術家紹肯。
用100萬文字去了解27段輝煌的人生,用1500幅圖片去還原歷史摒棄成見的蕩氣回腸
橫掃歐洲,震動世界,軍迷心中永遠的戰神
歷時十年,增刪八次,汪冰繼《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之后又一力作
國內軍迷翹首以盼,網上爭相傳播
他們在戰爭中拋灑熱血,銘記責任與犧牲,換來榮耀和傳奇;戰后卻遭遇囚禁與審判,他們是功臣還是罪人?謹以此完結卷獻給親愛的讀者朋友
為榮譽而戰!甚至不惜犧牲一切!這是騎士恪守的信條。“騎士”這一稱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獲得這樣的稱號并不容易。因為其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身份,還有自身具備的優秀品質,這就是騎士精神。騎士精神信奉的是一種信仰,倡導英勇無畏、敢于犧牲、絕對服從、國家至上。一名候補騎士想要成為正式的騎士,需要經過很多嚴格的考驗,那不僅僅是需要高明的騎術,還需要有杰出的統率力、豐富的戰斗經驗和顯赫的戰績,以及騎士精神必備的“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精神、公正”這八種美德。
在中古時代,國王會設立騎士勛位組織,組織中的高階騎士必須發誓對國王與戰友效忠。成為騎士勛位一員可享有極大的名望,也因此成為國家的重要人物。百年戰爭期間,英國的愛德華三世成立嘉德勛位,并一直留存至今。這個等級是由英國25個高等級的騎士所組成,他們必須保證對國王的忠心并在戰爭中全力以赴以取得勝利。德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國家,普魯士往昔的榮光,日耳曼人永不磨滅的尚武軍魂,再加上希特勒及追隨者們的日耳曼尼亞復興之夢,這都驅使著這位第三帝國元首決心要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條頓騎士團,頒發騎士勛章則成為了他給那些忠誠、勇敢的軍人們的獎賞。汪冰先生為我們講述的這27位納粹德國戰功勛章獲得者順理成章的便成為了至高無上的騎士勛位的主人,成為了希特勒身邊信任的軍人。“沙漠之狐”隆美爾、“防守大師”莫德爾、“非洲之星”馬爾賽尤、“坦克殺手”魯德爾、“暗夜幽靈”施瑙費爾、“坦克伯爵”施特拉維茨……在整個“二戰”期間,從嗜血的東線到慘烈的英倫空戰,從灼熱的北非大漠到浩瀚的大西洋,均活躍著他們的身影。他們戰功赫赫,已成為了軍史愛好者心中的英雄,永遠的戰神!這恰恰就是普魯士從騎士團時代繼承下來的軍隊精神,在普魯士發展壯大的同時成為普魯士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成為以舊普魯士軍官和容克貴族為主的德國國防軍軍官們的優秀品質。正是這些人讓整個歐羅巴乃至整個世界戰栗,甚至令英國首相丘吉爾喊出了“普魯士是萬惡之源”的感嘆!這些具有騎士精神的軍事指揮官,勇敢而不失光明磊落,他們信仰著自己的劍,守護著自己的國家,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甚至于在德意志民族存亡的關頭,一些人多次謀劃刺殺希特勒的壯舉,相信這也是騎士精神的表現形式吧。
看到這本書的初稿大概是在三年前,一個做出版的好友發給我讓我幫忙進行策劃,當時書名為《撒旦的武士》。去年底,遠在美國的汪冰先生通過朋友聯系到我,讓我提出意見并作序,我無法婉拒,欣然應允,因為三年間同一本書通過不同的方式找到我,我相信這就是我與此書的緣分啊!當年的初稿字數大概在60萬左右,經過三年時間的資料收集和文字潤色,目前竟已達到百萬字之巨,不論作為同好還是作為兄長,汪冰先生的嚴謹文風著實讓我敬佩!作者在與我交流過程中流露出的誠實、公正和謙卑,讓我找到了其為何能潛心研究十余載,參閱150余部國內外專著和資料,成功推出了《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也是騎士精神的美德。
汪冰先生秉承騎士精神著述的《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這套書共分四卷,試圖以百萬文字和1500余幅歷史圖片,相對客觀真實地展現“二戰”德國27位戰功勛章得主的傳奇人生和戰時經歷。在“二戰”時德國動員的1500萬軍人中,只有27人獲得了象征軍人高級榮譽的“鉆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正是因為勛階如此崇高的勛章可以不受軍階限制而頒受給任何階級的士兵,因此獲頒者受到格外尊敬和特別禮遇,成為了現今“二戰”歷史研究專家和愛好者們備受推崇的英雄。這套書是汪冰先生關于“二戰”將帥傳記研究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其關注的焦點是這些勇敢軍人的戰時經歷、作戰技能、指揮藝術、自我犧牲和個人信念,也對他們的痛苦、失落、錯誤、殘忍乃至邪惡的一面作了詳細的史實描述,是深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人類巨大災難的起源與發展的論據型篇章,也將成為廣大“二戰”歷史研究專家和愛好者們值得收藏的工具書,確屬佳品!
鉆石騎士恒久遠,英雄傳奇永流傳!
隨歷史塵埃遠去的是永載史冊的偉大戰役和戰場上廝殺的勇士,而不滅的只有騎士精神!讓我們穿越汪冰先生的文字,透過帝國殘陽的落日余暉,一同去感受這27顆耀眼將星的傳奇一生吧!
《較量》雜志總編,《號角》雜志聯合創始人:剛寒鋒
于2013年春節
汪冰,男,河南信陽人,軍事歷史業余愛好者和研究者。先后就學于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美國特拉華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現居美國費城地區,長期供職于計算機軟件開發與設計領域。業余時間熱衷于學習和了解二戰中的蘇德戰爭以及普魯士-德國軍事史上的著名人物與戰役。著有《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
前言
第一章“夜空幽靈”: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少校
早年歲月:“納波拉”學校走出的少尉飛行員
戰爭的頭18個月:緩慢艱難的開端
倚劍稱雄:獲頒騎士勛章
難以置信的1944:突破夜戰百勝大關
末路狂花與意外身亡
第二章“地中海殺手”:阿爾布雷希特·布蘭迪中校
早年歲月:從掃雷艇艇長到U艇見習艇長
U-617:北大西洋一鳴驚人
最危險的水域:地中海“無畏騎士”
小型潛艇部隊指揮官
戰后歲月
第三章“魔鬼將軍”: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
早年歲月:從一戰勇士到山地兵團長
強悍的山地兵將軍:轉戰地中海和北冰洋
一戰成名:尼科波爾橋頭堡
平步青云:從喀爾巴阡到庫爾蘭的集團軍群指揮官
最后一位陸軍元帥:負隅頑抗與遺棄部隊
戰后歲月
第四章“二戰齊騰”:哈索·馮·曼陀菲爾裝甲兵將軍
早年歲月:少年軍校生·騎兵軍官·裝甲兵教官
初戰東線:從維亞濟馬到亞赫羅馬
轉戰北非、烏克蘭、羅馬尼亞、東普魯士和立陶宛
裝甲集團軍指揮官:洛林·阿登·奧得河
戰后歲月
第五章“瘋子托爾斯多夫”:特奧多爾·托爾斯多夫中將
早年歲月
列寧格勒城外的“嗜血獵犬”
“維爾紐斯雄獅”
阿登反擊戰及最后的抵抗
戰后歲月
第六章“牙醫中將”:卡爾·毛斯中將
早年歲月:最年輕的少尉·飛行員·牙醫·步兵營營長
從色當、加萊到葉利尼亞和維亞濟馬
“有誰在戰斗中見過毛斯博士在后方呢?”
第7裝甲師的最后帶頭人
1945年及戰后
第七章“最后的貴族”:迪特里希·馮·紹肯裝甲兵將軍
早年歲月:從騎兵連連長到摩托化步兵旅旅長
東進:隨第4裝甲師入侵蘇聯
裝甲王牌:從庫爾斯克到科韋利
第39裝甲軍和“大德意志”裝甲軍軍長
最后一位鉆石騎士:最后的戰斗及戰后
注釋與參考書目
軍史家庫羅夫斯基(FranzKurowski)曾描繪過施瑙費爾機組的首次擊墜:“……隨著距離的拉近,他們看到了轟炸機的發動機的發光尾跡。突然,從敵機尾炮塔里噴射出一束束曳光彈。施瑙費爾本能地降低機頭,借助俯沖躲過火舌,他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再次逼近了這架轟炸機。敵機機身漸漸占滿了瞄準具,他按下了機炮按鈕……敵機的一側發動機立時起火,又一梭子炮彈擊中了翼根,轟炸機倒轉過來后,垂直俯沖著墜毀了。施瑙費爾試圖再尋找一架轟炸機,但沒能找到。倫佩爾哈特安慰他說:‘長官,取得首勝已足夠好了,或許下次我們就能多擊落幾架。’”13然而,庫洛夫斯基的描述與倫佩爾哈特的戰后回憶存在著較大出入——倫佩爾哈特稱,英軍轟炸機始終沒有發現Bf-110的逼近,施瑙費爾的第*次開火即令對手的機翼起火,第二次射擊更令“哈利法克斯”冒出沖天的火焰,整個攻擊過程中對手根本沒有還擊。14這架轟炸機凌晨2點左右墜落在比利時勒芬(Louvain)附近。施瑙費爾和倫佩爾哈特隨后在地面控制臺的指引下前去追逐另一架轟炸機,其過程遠比庫洛夫斯基描述的更加驚心動魄。施瑙費爾盯上的是一架型號不明的四發轟炸機,與前次進攻一樣,他把Bf-110開至敵機下方后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稍作觀察后,施瑙費爾朝敵機的右側機翼開火,不過未能命中,再次進攻也沒能得手。施瑙費爾加速拉近與敵機間的距離,*后逼近到相隔僅20米處,這時,他的Bf-110遭到猛烈的火力回擊。施瑙費爾趕緊俯沖,改平之后他與倫佩爾哈特仍然有些驚魂不定——Bf-110機身多處中彈,左舷發動機起火,方向舵失靈,施瑙費爾的左腿甚至還挨了一顆子彈。施瑙費爾與倫佩爾哈特當時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靠著運氣和過硬的駕駛、導航技能,他們勉強飛回了圣托德,但Bf-110著陸時無可避免地歪向一側,*后沖進一片耕地里停了下來。
迅速逃離戰機之后,兩人默默對視了片刻,誰都說不出話來——來之不易的首勝險些要了他們的命!取得首勝的興奮,顯然已被發生的一切沖淡了許多。雖然擊落了一架敵機,但飛行員受傷,戰機遭受重創(機身上有19個彈孔),顯然并非完勝,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這竟是施瑙費爾機組在二戰期間唯一一次有人受傷或戰機受損!信心開始在施瑙費爾和倫佩爾哈特的心中扎根,至少他們再也不提調到驅逐機部隊的事了。6月2日當天,施瑙費爾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他在基地里硬扛了幾天后,因腿傷惡化而住進了醫院。在醫院里,施瑙費爾有時間細細總結得失和經驗教訓,對夜戰的危險性有了更切實的體認——盡管有各種技術手段的輔助,在暗夜里搜尋敵機和發起攻擊仍是一件令人高度緊張的困難工作,而那些勇敢且咄咄逼人的英軍炮手們,更是德軍夜戰飛行員必須面對的冷面殺手。英軍炮手也深知手中的機槍實為己方唯一的防御武器,為履行職責和保證集體的生存,他們不僅積極地尋找敵機的蹤影,更是在交戰中極富攻擊性。許多夜戰飛行員曾稱,即便轟炸機正在墜落,那些炮手們仍攥著機槍不停地射擊,直到完全墜落或凌空爆炸為止。夜戰飛行員們無一例外地對英軍轟炸機炮手抱有由衷的敬意。此外,英軍的護航戰斗機也是德軍的一大強敵,尤其是戰爭后期的“蚊”式戰斗機的速度和高度優勢,曾給德軍帶來過無盡的煩惱和損失。在“天床”夜戰系統指引下作戰的夜戰飛行員們還面臨著另一個威脅,即己方的高射炮,這些立功心切的部隊有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誤擊己方戰斗機。不僅德軍自己非常清楚夜戰的風險和難度,就連英軍轟炸機飛行員們也一樣心知肚明,他們對對手的膽量和勇氣也都表示過由衷的欽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