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的科學研究與實踐探索,詳細介紹了教師信息素養內涵及其演進、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相關國際標準與框架,提出了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方法與工具,最后通過實踐案例闡述了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結果在政策制定、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提升方面的作用。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滲透教育領域,教師信息素養已成為信息化時代高質量教師的必備素養。□019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的意見》提出“到□0□□年,要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的相關目標任務。在各種新興技術與教育深度創新融合發展的新階段,“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智慧教育示范區、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等工作的全面推進,為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提供了實踐空間,同時對教師信息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研究,有利于支持教師信息素養發展的全景式管理、精準診斷與科學決策,對于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的建設意義重大。
近些年來,研究團隊結合教育信息化□.0行動計劃的發展需求,致力于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的科學研究與實踐探索,在認真梳理國內外發展現狀、總結團隊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了本書的撰寫。本書共包括6章!酢跽禄谛畔⑺仞B的提出與發展情況,結合教師角色特征,明確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和演進路徑,梳理了教師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系;第□章重點介紹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歐盟頒布的六個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相關標準與框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第3章詳細介紹了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流程,從意識、知識、應用、倫理和安全、專業發展五個維度介紹了教師信息素養的評價指標;第4章對常見的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方法與工具進行了介紹,并提出基于過程性數據的信息素養評價方法;第5章介紹了基于線上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評價、融合網絡學習空間過程性數據的教師信息素養評價兩類實踐案例;第6章結合實踐案例介紹了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結果在政策制定、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提升方面的作用。
本書由華中師范大學吳砥教授主持撰寫,其設計了目錄框架,并負責全書的修稿與統稿。華中師范大學陳敏、李亞婷、周馳參與了全書的撰寫與修訂,陳敏主要負責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與工具、線上測評實踐案例和評價結果運用部分,李亞婷主要負責基于過程性數據的評價方法與實踐部分,周馳主要負責教師信息素養內涵、國際相關標準與框架部分。此外,王翔宇、楊順瑩在本書撰寫與審閱過程中提供了幫助,在此衷心地向他們表示感謝。
科學出版社教育與心理分社的付艷分社長、朱麗娜編輯及其團隊成員為本書的順利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此深表謝意!受研究團隊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周全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吳砥,□,1978年出生,湖北洪湖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師生信息素養監測與評價、教育信息化規劃與評估等。
先后主持1項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項。
陳敏,女,1986年出生,福建南平人。北京師范大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信息素養監測與評價、教育信息化評估、數字化學習資源設計與評價等。
先后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項。
前言 i
第1章 緒論 1
1.1 信息素養的提出與發展 3
1.2 教師信息素養內涵及其演進 5
1.3 教師信息素養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10
第2章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相關國際標準與框架 15
2.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標準與框架 17
2.2 美國頒布的標準與框架 34
2.3 歐盟頒布的標準與框架 44
第3章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51
3.1 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53
3.2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54
3.3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與方法 56
3.4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57
第4章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方法與工具 65
4.1 常見的信息素養評價方法 67
4.2 基于過程性數據的信息素養評價方法 70
4.3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工具與系統 79
第5章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實踐案例 97
5.1 基于線上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評價實踐 99
5.2 融合網絡學習空間過程性數據的教師信息素養評價實踐 104
第6章 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結果應用 115
6.1 支持管理部門相關決策制定 117
6.2 推動學校信息化發展 123
6.3 促進教師個人發展 128
參考文獻 133
□□章緒論
1.1 信息素養的提出與發展
信息素養概念起源于圖書情報領域的書目和文獻管理需求。隨著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被廣泛應用到信息管理、圖書館等領域,使用計算機檢索與獲取圖書、文獻等資料的能力成為當時的基本素養要求?紤]到這種新的素養要求遠超出圖書館素養的內涵定義, 1974 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保羅 澤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養,并將其定義為“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術和技能”①!靶畔①Y源與工具的應用”、“致力于解決問題”和“應用于工作環境”是信息素養的三個關鍵要素。
自信息素養被提出以來,其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關注和傳播!0 世紀 70—80 年代,國際相關機構和學者對信息素養的概念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信息素養的內涵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深化。信息素養定義的相關進展成果主要體現在國際研究機構的相關研究報告或文件、國家政策或個人著作中。其中,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對信息素養的定義被廣泛認同和應用,之后對信息素養概念的討論和界定基本上是對它的繼承和延伸,即“要想成為具備信息素養的人,必須能夠明確何時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查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②?傮w來說,在信息素養概念快速發展的時期,信息素養由簡單地強調文獻檢索能力逐漸轉向突出信息在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中的作用。其內涵由信息處理技能延伸到解決問題時所需的態度、知識、能力等多方面。信息素養的發展不但重視對用戶檢索技能的培養,而且強調對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獲取、處理等技能的培訓。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信息環境的更新與□化,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從不同視角對信息素養內涵進行了詮釋。如□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發布的《面向信息素養的指標》,闡釋了信息素養對終身學習、知識社會發展的作用,將信息素養視為基本人權之一③!睹嫦蛎襟w與信息素養的指標》闡述了信息素養和媒體的關系,并強調對媒體信息閱讀和批判的能力④。雖然不同機構或學者對信息素養詮釋各有不同,但均彰顯了信息素養的人文屬性,并且批判、評價信息的能力被充分重視。當前信息素養已不僅是能力的集合,還是信息時代人的素質的組成要素,是終身學□□必然要求。信息素養內涵包括關于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工作、交流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倫理道德。信息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中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
可見,信息素養是隨著時代發展逐步向多元化、有層次的綜合性概念演進的,其發展主要經過了萌芽、發展和成熟三個階段,如圖1-1所示,即“源于文獻檢索能力的需求”的萌芽期、強調“信息在解決問題和決策制定中的作用”的發展期,以及重視“批判、評價信息的能力”的成熟期。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和探討,直至□0世紀80年代末,信息素養的概念基本清晰,也逐步趨于一致,即個體恰當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來獲取、整合、管理和評價信息,理解、建構和創造新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能力、思維及修養。
圖1-1 信息素養概念發展階段示意圖
1.□ 教師信息素養內涵及其演進
1.□.1 教師信息素養內涵演進路徑
教師信息素養來源于信息素養研究領域,它繼承了信息素養的核心觀點和理念,同時還充分結合了教師角色特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學研修、終身學習等要求。教師信息素養主要從信息素養內涵出發,結合教師的角色特征進行闡述,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還需要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相關信息素養⑤。隨著社會發展、教育需求的□化,教師信息素養內涵也在不斷演進。我國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描述了不同時期教師信息素養發展的關注重點,也反映了教師信息素養內涵的演進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時期我國教師信息素養發展的關注重點
“十五”至“十一五”時期,教師信息素養發展及評價強調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和促進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為目標。如□004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從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與責任四個方面對中小學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和考核進行了說明。□005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提出“到□007年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使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學時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并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考試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