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老練的文筆與縝密的邏輯講述了一個女孩被殺后的一系列的故事。一個小名叫毛毛十八歲女孩死在花園里,不出半月兇手鐘磊自首被捕,然而幾年之內所有與案件有關的人物命運全部被改變:毛毛父親張文在不久后溺死水中;母親袁南得抑郁癥住進精神病院;繼母朱珍珍在家中自殺;毛毛的同齡男友杜宇琪從此一生郁郁寡歡。離奇的是,破案兩個月后,偵查此案的警員雷奇臥軌自殺。而真相到底如何,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
1.最新修訂,雙封書裝,青春時尚兼顧經典收藏的設計理念,品相上佳。
2.蔣峰是“80后”作家里受主流文壇贊譽最多的作家,并得到著名導演張藝謀、叫獸易小星的高度評價,多次摘得主流文學獎項,是新一代青年作家中的實力派。
3.魔幻現實、偵探故事、訴訟小說、拼貼元素、羅曼斯情節、復雜的敘事人稱切換,甚至還使用數字符號創作敘事游戲。
我為什么還要寫作
二○一二年春天我在南京,有天下午去一家書店避雨。很小一張門面,要彎著腰下幾級臺階才能進去,里面幾乎沒有燈,所有的書都零散地堆在地上,我要跟跳房子一樣找地兒下腳。書架上反而沒幾本書,仿佛從書架到書垛是條單行道,讀者把書從架上拽下來,翻幾頁扔在書垛上,老板就懶得把它們再一一塞回去了。我以為挑不出什么,可在雨停之前還是找到兩本書準備結賬,一本是梁實秋的集子,他是我在寫作文的年紀就喜歡的作家;另一本是我朋友的舊作,以前見到他都是假裝看過這本書,讀一讀讓自己別那么心虛。詭異的事情在結賬時發生了,我拿到門口問老板多少錢。他一臉茫然,皺眉看著我。我知道這種小書店價錢不定,有些是全價,大部分會打折,具體的折扣要看出版的年份和版次,甚至要考慮那年代的物價,這是個復雜的換算。他把兩本書放到公平秤上,告訴我一斤二兩,算我七塊。我沒明白,問他怎么算的。好像我在懷疑他的業界良心,他讓我再看秤,指著上面的數字大聲說:“六塊一斤,十元兩斤。”
蔣峰,1983年出生,長春人,雙子座。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80后作家群里受到主流文壇贊譽最多的作者之一。
2002年獲得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6年憑借《淡藍時光》獲得《青年文學》年度新人作家獎;
2011年憑借《為他準備的謀殺》獲得“南方傳媒年度十大圖書”獎;
2012至今,憑借《白色流淌一片》,先后摘得七項大獎,包括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人民文學獎”、2014年《中篇小說選刊》雙年獎、2013年北京文學獎、中國小說協會2013年度十佳作品獎。
代表作有《維以不永傷》《淡藍時光》《戀愛寶典》《為他準備的謀殺》《白色流淌一片》,部分作品被譯介至俄羅斯、法國等。
第一部
開始是那個打奶的女人發現的。七年來她始終宣稱奶油因為比水輕而浮在上面,為此每天早晨五點鐘她都要趕到花園門口以求買到最濃的牛奶。有時候送奶人未能在天亮之前準時到達,她便沿著送奶人的來路迎去,決不容忍有人在她之前買到奶。同往常一樣,送奶人從奶桶頂層舀出一斤奶后,她堅持要再添半斤。然后她走回花園,朝雜草叢生的小道走過去,她將小道稱為“牛奶之路”,前后走了七年之久,以至于天色黯淡的時候她也能巧妙地繞過一株株淺色而近乎透明的白楊樹,而且從不被野草叢中的連秧纏住。走到中途她覺得自己踩進了泥里,黑暗中她無法看清自己的腳,只是感到雙腿怪沉的。她知道雨終于來了,同時想著這是走到哪了。然而不多久她便走了出來,撥開低垂在右眼前的柳枝,跨過齊腿高的鐵圍欄,看了看身前的那棟樓,還是只有一扇亮著燈的窗戶,亮燈的是她自己的房間。
她上樓的聲音震亮了樓道里的燈,借著光亮順便看看今天的牛奶濃度如何。進屋的第一件事是打開收音機,隨后來到廚房,將牛奶倒在灶上的奶鍋里,點上煤氣,最后才走回門口脫鞋子。廣播上說今天仍沒有雨,算上昨夜已經是連續三十七天沒降一滴水了。火的外沿將奶鍋圍成了一圈。她想再沒有什么能使這夏天變得涼一些了,除非是秋天提前到來。牛奶開始向上漲,她調小一些火焰,然后又熟練地在牛奶落下去時提升火溫等著第二次上漲。昨晚又沒下雨,早該下一場的,她望著冒泡的牛奶想著。沒下過雨?她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俯下身看看地面,地上滿是從她鞋上掉下來的泥。她匆匆跑到門口,把那雙拖鞋翻過來仔細盯著。光線有點暗,她看不清什么,只看到鞋底花紋間的空隙塞滿了泥。她推開門走下樓梯,發現一路上都是她留下的腳印。她摸不準這是什么顏色的鞋印,但卻如此清晰,甚至可以沿著印跡一路走回去。
起初她以為走錯路了,可能是記憶的岔口使她無意中發現另一條打奶的捷徑。太陽漸漸升起的時候她辨認出這確實是走了七年的小路,不一樣的是很明顯昨夜有人來過這里,很多樹枝被折斷,成片的雜草也連根卷起。風過之時飛起一片受驚的昆蟲向她撲面滑過。她終于找到了那塊最泥濘的地方,蹲下來用手指蘸了蘸草上的濕泥,舉到眼前,在晨光中她辨明這就是鞋底泥土的顏色。她再次小心翼翼地將手臂向草叢中探去,仿佛一條蜿蜒前行的蛇那樣緩慢移動。她明白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左手將高矮不齊的雜草撥開,她看見有人死在了這里。不是雨,而是死亡。死者的面孔被她長長的玫瑰紅色的頭發遮住,一雙睜著的眼睛由于劇烈腫脹而凸現于頭發之上,即使是無家可歸的乞丐也不會對那女孩身旁被扯碎的衣服懷有指望。不會再有什么能使她如此恐懼,她起身向后退了半步,長吸了一口氣,驚嚇得喊了出來,不是因為見到了令人心寒的尸體,不是因為聞到霧氣中向四處延伸的血腥味,而是意外地發現那鍋不停冒泡的牛奶竟然還在她的手中。牛奶被晨風吹得起伏不定,伴隨著樹葉的沙沙聲滾到她的手指上,燙得她松開雙手。奶鍋掉到女孩裸露的肚子上,牛奶漫過尸體向身下流去,發出咝咝的熱氣,將好不容易才凝了的血重新融開。
在警察離開之前沒有其他人來過這里,早在霧氣還未散盡之時,警察便清理了現場。然而消息依然像波濤洶涌的水一般迅速傳遍整個社區,我們是最后知曉此事的幾個人。那天住在一樓的張爺爺照常在正午十二點一刻拎著一袋煙絲爬到樓上來與我姥爺下棋。從他老伴因肺癌死后的第二年起他就每天都在這個時候找我姥爺下棋,而且總是落敗三盤而歸。這一次他堅持著要再下一盤,“昨晚睡不著的時候我就想,”他抹著額頭上的汗說,“我之所以從沒贏過你,是因為我們還沒下過第四盤。”我姥爺告訴他本該把第二天的棋當作四、五、六盤的。“把風扇打開吧。”他說,“打從早上一死人,我就明白要有奇跡發生的。”我姥爺端起茶杯,吹著浮在水面之上的碎茶及白沫,細小的水沫仿佛堆在路邊的柳絮從一側飄到另一側。我姥姥從沙發上坐起來,手里還織著毛衣問他誰死了。張爺爺將象棋擺好,“下棋吧,”他盯著棋盤說,“什么也不比象棋重要。”我表弟把線團從沙發上滾到地上,然后又興高采烈地纏回。“到底是誰呀?”我姥姥又問了一次。我表弟抱著線團向里屋跑去,他想看看這紫紅色的線團究竟有多長,能把他一直帶到哪里。“毛毛,對樓住的那孩子。”我姥爺喝了一口吹涼些的茶水,咬著滑進嘴里的茶葉。茶葉散出濃烈的苦澀,他又吐回杯中。而那邊的我姥姥則將針抽出來插在沒有袖的毛衣上,從花鏡上方看著張大爺,同時起身拉開風扇。吐回去的茶葉在杯中緩緩張開,下沉,最后降落至底,消失在深褐色的茶葉之中。“棋收起來吧,”我姥爺點起裝滿煙絲的煙斗,“給我講講到底是怎么回事?”就這樣,毛毛的死訊傳遍了整個社區。
那一年我九歲,或許是十歲,不會更大一些。整個夏天也沒有下過一場雨,老人們搜尋了記憶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找到這么奇怪的天氣,此后也一樣,哪一年都沒能熱過那年。我姥姥禁止我們在上午九點后、下午五點前出去。前后一個多月里她講了七次她是怎么看見那個人被一點點曬成水汽的,就好像從一街到七街的每條路上都發生過似的。“我們都是糖捏的,”她在沖橘子粉的時候告誡我們,“像這樣,一燙就化掉。”每天早飯后她都要配好各種果味的飲料放到冰箱里。為了抗衡熾熱的氣溫,那臺八八年就買來的冰箱時刻都在無力地驅動著充滿噪音的發動機。我們封死了所有的窗戶以抵擋高溫的侵襲。在那一刻煙霧彌漫,風扇和冰箱交替鳴響,透過玻璃我們能看見白云之下熱氣的流動,就仿佛火焰上方的空氣那樣凝在一起。他們剛剛開始說話,我姥姥就讓我和表弟回屋里午睡。她從充滿檸檬味的冰箱里拿出兩瓶葡萄汁放到桌子上,“喝完就給我躺到床上去。”之后她搶回我表弟手中越變越小的線團像個放風箏的人那樣走遍每個屋子將散落一地的毛線一點點纏回去。“才十六歲的姑娘。”我退出房門的時候張爺爺說。
天氣熱得無法入睡,陽光透過玻璃穿過窗簾將熱量一路送到床上。我們躺在涼席上面,全身熱乎乎的,我表弟在床上反復轉身,倒在我胸口上,汗流不止。每隔十秒就有一股熱風被左右搖擺的風扇吹過來。我雙手摸著頭頂的白墻,汗漬在墻上留下十指微黑的印跡。后來我們在嘶鳴不止的知了聲中睡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