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與革命時期的美國》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埃里克·方納早年的成名作之一,自出版以來就成為研究美國早期史的必讀經典。作者深受20世紀后半葉興起的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史以及美國“新勞工史”的影響,試圖從潘恩的生平際遇和多本著作出發,將潘恩的思想話語(尤其是社會平等主義和改善經濟的激情)與為美國獨立而進行的政治斗爭聯系在一起,對美國革命時期政治觀念與社會結構的關系進行深入探析,極大豐富了歷史學者所描繪的潘恩形象,推動了學界對于潘恩及其時代的重新理解。本書不僅精彩揭示了潘恩及其思想如何深刻影響革命時期的美國,而且細致考察了大西洋兩岸(英法美三國)對潘恩動態且多樣的接受情況,引領更多學者采用“跨大西洋視角”來研究革命史。
埃里克·方納【著】【美國】【現當代】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威特·克林頓歷史學講座教授,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之一。在美國內戰史、重建史、黑人史和政治文化史等領域中著述甚豐,成就顯著。
楊釗【譯】【中國】【現當代】
————————————————————
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美國19世紀政治史、中國人留學美國史等,著有《紐約州政黨政治與美國第二政黨體制的起源(1812-1824)》,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史學月刊》《讀書》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中文版序言(王希)
再版序
導 論 托馬斯·潘恩的問題
第一章 成為一名激進派
第二章 潘恩的費城
第三章 《常識》和潘恩的共和主義
第四章 潘恩、費城激進派和1776年政治革命
第五章 價格控制和自由放任主義:潘恩與美國民眾的道德經濟
第六章 潘恩與新國家
第七章 尾聲:英國、法國和美國
致 謝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