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書系·血色要塞:普熱梅希爾之圍與歐洲浩劫的降臨
定 價:¥88
中 教 價:¥51.92 (5.90折)促銷
庫 存 數: 0
普熱梅希爾要塞位于波蘭東南邊陲,毗鄰烏克蘭,歷來被戰爭與民族沖突所困。一戰前期,俄軍包圍普熱梅希爾要塞,希望快速拿下要塞、進軍中歐,然而在奧匈帝國孱弱守軍的抵抗之下,圍攻意外地堅守六個月之久。
這是一場影響一戰進程的重要戰役,也是高烈度的圍城之戰。在恐懼支配下,普熱梅希爾城陷入瘋狂、猜忌、暴力、放縱之中。本書通過細致描繪要塞的日常細節,以及軍隊、民眾的心理狀態,再現了戰爭對社會與人性的巨大破壞力。腐朽無能的帝國統治、紙上談兵的主帥和他昏庸的軍令、膽小怯弱的軍官和未經訓練就被拉去送死的可憐士兵,以及掙扎在后方的無辜市民,構成了一幅混亂而殘酷的戰爭圖景,終拖垮了奧匈和沙俄兩個古老帝國。
這座要塞是中東歐民族矛盾的煉獄,也是反猶主義的中心地帶。一戰結束后,由這場戰役生發出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終演變成20世紀人類的悲劇,并開啟了中東歐反猶浪潮和民族沖突的序幕。
終章 深入黑暗(節選)
次世界大戰在中東歐引發的仇恨和暴力經過幾十年的醞釀,爆發了難以想象的惡性流血沖突。這個地區各地都籠罩在這樣的陰云之下。19141915年的圍城戰,伴隨著危險、饑餓和分裂,敵對情緒進一步激化,并且這種情緒只會進一步加劇。盡管這座城市不再是前線,但隨著戰火愈演愈烈,饑餓和死亡也在步步蔓延。波蘭民族主義爆發了。現在羅塞尼亞人是波蘭人了,他們對社會地位的渴望也在增長,也不愿放棄普熱梅希爾。1918年秋,當奧匈帝國解體,戰爭的勝利者,尤其是美國總統威爾遜承諾為中東歐人民實現自主權時,普熱梅希爾內部分歧很大。11月34日晚,烏克蘭獨立主義群體發動了一場政變,想要奪取這座城市的控制權。波蘭人奮起反抗。有幾十人傷亡,5名平民死亡。當烏克蘭起義軍在11日和12日被趕出城外時,勝利者們發動了一場大屠殺;這只是這段時間內多次大屠殺中的其中一次。猶太商店遭到搶劫。商店的主人遭到毆打。一位叫亞伯拉罕·羅特(Abraham Rotter)的猶太老人也被殺害。
[英]亞歷山大·沃森(Alexander Watson)著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教授,曾于劍橋大學任學院研究員、英國科學院博士后研究員。著有《漫長的世界大戰》《鐵壁之圍:一戰中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等書,曾獲得沃爾夫森歷史獎、古根海姆-萊爾曼獎軍事史獎等榮譽。
序
終章深入黑暗
附錄一1914年奧匈帝國軍隊的組織架構
附錄二1914年俄國軍隊的組織架構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