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對口支援的理論解釋與核心目標》從經濟與文化的視角研究了對口支援的理論解釋與核心目標,探索了對口支援這一中國特色現象的歷史根源、背后機理與發展規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研究意義。
《新時代對口支援的理論解釋與核心目標》從經濟與文化的視角建構了“經濟居先-文化認同-經濟一體”的理論邏輯,試圖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以一個全新的維度,著眼于對口支援如何實現更大規模和范圍效益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對口支援從政策實踐到理論哲學提供理論解釋。
黃基鑫博士在學位論文基礎上升華完善的專著《新時代對口支援的理論解釋與核心目標》即將出版,他邀請我作一個序,作為導師,難辭其責,寥寥數語算是對黃基鑫博士第一本專著的評價吧。
在對口支援中引入了歷史的維度。關于對口支援,學術界與實踐界都認為,其始于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于1979年在全國邊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他提出全國要對口支援邊境地區,實現全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國家的邊境穩定。黃基鑫博士在對有關對口支援核心要義領悟的基礎上提出,對口支援這一中國特色政策模式的形成來源于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化的凝聚,得益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規律,即從經濟居先到文化認同,從文化認同到經濟一體,這是始于戰國、形成于秦漢的編戶齊民,那時就將勞動者從農奴主的奴役中解放了出來,實現了勞動者的自由勞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在對口支援中引入了文化維度。以前,對于對口支援的研究,人們多關注對口支援的物質設施,關注先進生產力的形成,鮮少有人關注對口支援對于受援人群主觀世界的影響,尚無人關注這種非市場的援助關系對各群體以及中華民族總體文化發展的影響。黃基鑫博士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民族學理論,在深刻分析中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口支援不僅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物質設施具有支撐作用,對地區生產力的快速進步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還對欠發達地區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這在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氛圍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在對口支援中引入了全球化維度。約翰·奈斯比特曾經說過,在人類面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正面臨著一種悖論,那就是經濟越來越走向全球化,民族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眾所周知,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學問,就是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使我們的效用得到最大發揮的位置上,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然而,上述悖論卻在直接影響著資源配置的規模和范圍效益。黃基鑫博士在整合各種理論與現實訴求的基礎上,認為對口支援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實現資源配置的規模與范圍效益,在理論探索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黃基鑫博士初出茅廬,已然開始了理論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學術研究之路實屬不易,理論探索更是路途艱辛,希望黃基鑫博士不忘初心,在科學研究之路上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不斷做出自己的貢獻。
對于黃基鑫的專著談一點自己的感想,有感而發,不成體系,不妥之處請學界同仁見諒。
黃基鑫,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惠州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北京產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本、碩、博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研究方向為民族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對口支援。曾出版《京津冀協同與首都市場優化研究》學術專著,在《經濟管理》《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國經濟學人》《民族教育研究》《企業管理》《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區域經濟評論》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教育援藏援疆政策的實施及發展研究”,參與貴州省重大專項課題、國家發改委年度研究課題、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后期資助項目等研究工作。先后獲得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中宣部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入選文章等多項榮譽。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 對口支援的一般理論解釋
一、貧困經濟學
二、發展經濟學
三、制度經濟學
第四節 對口支援的理論困境與出路
一、西方經濟學指導理論的局限性
二、新時代對口支援的理論歸宿
第五節 中國特色的對口支援理念與實踐探索
一、對口支援的概念
二、不同視角下對口支援理念解說
三、對口支援的研究述評
第六節 對口支援研究的新視角
一、基本含義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對口支援的理論解釋:基于經濟與文化的視角
第一節 民族經濟學:經濟與文化的研究視角
一、研究回顧
二、研究邏輯:經濟居先一文化認同-經濟一體
第二節 分工與交換:從農牧互補格局到多元一體格局
一、理論:分工與交換
二、起源:復雜的地理環境與多元的經濟類型
三、形成:官方互市與民間貿易
四、動力:交通道路與經濟網絡
第三節 規模與范圍:從政治大一統到經濟統一大市場
一、理論:規模與范圍
二、起源:天下國家觀與中華文化觀
三、形成:大一統與朝貢體系
四、動力:正統之爭與文化認同
第四節 認同與發展:從中華文化認同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一、理論:認同與發展
二、起源:從編戶齊民到改土歸流
三、形成:從五族共和到民族平等
四、動力:從遷徙雜居到相互融合
第三章 對口支援的核心目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一節 對口支援的形成與發展
一、對口支援的歷史基礎
二、對口支援的形成過程
三、對口支援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角下的對口支援
一、民族與民族主義:文化認同與統一勞動力市場
二、共同體:文化認同與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三、多元一體:文化認同與經濟一體
第三節 對口支援核心目標的民族經濟學解釋
一、經濟居先:源自對國內經濟發展短板的補齊
二、文化認同:實現中華文化認同與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經濟一體:實現勞動力統一大市場與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第四節 對口支援核心目標的實踐經驗
一、干部對口援藏援疆經驗
二、教育對口援藏援疆經驗
三、吸納勞動力就業的對口援藏援疆經驗
四、新時代對口援藏援疆的啟示
第四章 對口支援的發展趨勢與提升路徑
第一節 明確對口支援的發展導向
一、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對口支援的終極目標
二、以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對口支援的價值彰顯
三、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對口支援的發展動力
四、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為對口支援的成效標志
第二節 豐富對口支援的外化詮釋
一、豐富對口支援本土實踐的理論闡釋
二、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
三、營造謳歌英雄、學習模范的輿論氛圍
四、建設中華民族親如一家的美好家園
五、推出講述對口支援故事的文藝創作
第三節 擴大對口支援的政策應用
一、主動宣介以對口支援為內容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
二、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對口援藏援疆的工作重心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