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從原理、方法論、實施路徑、實踐案例等多個維度全面講解企業(yè)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的著作。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在甲方銀行和乙方咨詢公司的經驗總結,內含大量行業(yè)領先方法、模型及經驗,其中包括了業(yè)界獨創(chuàng)并首次公開的內容,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全書共14章,分為三部分:第 一部分 風險管理和數字化(第1~4章)首先介紹了金融科技和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原理和方法,以及金融科技如何重塑風險管理;然后介紹了企業(y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變革方向和方法;蕞后從總綱角度提出了企業(yè)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架構、方法論和實施路徑。第二部分 核心風險的管理與數字化轉型(第5~11章)基于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總綱,從業(yè)務實操的角度講述了戰(zhàn)略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洗錢風險、組織與人才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共7個領域的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為每一類風險都提供了個性化的方法論和實操建議,包括很多數據建模方法、定性和定量的計量方法、風險數據指標體系和變革思路。第三部分 數字化轉型專題(第12~14章)結合社會和行業(yè)熱點,從落地實戰(zhàn)的角度講解了戰(zhàn)略級流程風險體系的數字化轉型、信貸業(yè)務信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信貸產品的設計,這些內容屬于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在應用層面的重要領域。
(1)作者背景資深:作者是國際頭部咨詢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和數字化轉型專家,專注于金融企業(yè)特別是商業(yè)銀行核心業(yè)務、風險管理、信貸管理和信息科技工作的的數字化轉型。(2)作者經驗豐富:作者具有多年的甲方銀行和乙方咨詢公司的雙重工作經驗,在理論研究和業(yè)務實操方面均具有深厚的理解。(3)獨創(chuàng)轉型方法論: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總結了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以及大量數據建模方法、定性和定量的計量方法、風險數據指標體系和變革思路。(4)涵蓋7大核心風險:從業(yè)務實操的角度講述了戰(zhàn)略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洗錢風險、組織與人才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的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為每一類風險都提供了個性化的方法論和實操建議。
為何寫作本書
風險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它既可以帶來巨大的損失,也可以帶來超額的收益。風險管理像一門藝術,在不同的理念、方法和操作下得到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差異。筆者在甲方和乙方企業(yè)從事風險管理工作時,經常有朋友向筆者咨詢一些專業(yè)問題,例如:信用風險管理人員需要掌握財務知識嗎?信用風險和信貸風險有什么區(qū)別?如何構建大數據統(tǒng)計模型?如何設定操作風險監(jiān)測指標的預警閾值?如何識別和設定流程中的風險點?如何量化操作風險、合規(guī)風險和信息科技風險?如何對風險管理進行數字化轉型?系統(tǒng)回答這些問題是筆者寫作本書的第一個原因。
此外,數字化轉型是當今的時代熱點。企業(yè)經營管理已經從過去30年的電子化、信息化階段進入數字化階段,并將基于數字化邁入智能化階段。這是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理想情況下,以往電子化和信息化的事項均可以被數字化和智能化再造,可以想象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并且在短期內無法全部完成。從社會和企業(yè)轉型的發(fā)展演變來看,預計數字化和智能化變革還將持續(xù)火爆幾十年。
無論國家層面、民間還是企業(yè)內部,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特別是國家層面的推動使其更加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數字化轉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里的高頻詞。2020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國資委)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2022年1月,中國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銀行業(yè)保險業(yè)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國家和監(jiān)管機構的推動,毫無疑問將打開全面的、深入的數字化轉型新局面。
雖然數字化轉型在2018年進入火爆階段,各行各業(yè)掀起了數字化轉型浪潮,但是近幾年來主要集中在營銷、運營和財務等領域。在風險管理領域,信用風險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是有一定基礎的,而其他風險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則進展相對較慢。關于戰(zhàn)略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組織和人才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的數字化轉型,市面上缺少先進、統(tǒng)一、成熟的方法論和實施路徑規(guī)劃,這是筆者寫作本書的第二個原因。
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共14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風險管理和數字化(第1~4章)
第1章介紹金融科技與風險管理的基礎理論、原理和方法,以及從事風險管理需要掌握的數學和財務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金融科技是如何重塑風險管理的,包括創(chuàng)新金融科技監(jiān)管、金融科技應用項目、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金融科技推動風險管理變革等;第3章介紹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變革理論,提出了變革的方法和方向,為數字化轉型做好鋪墊;第4章介紹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方法論,這是筆者通過對風險管理和數字化相關理論、自身研究和經驗、行業(yè)轉型實踐等進行融合與總結分析得出的。
第二部分 核心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第5~11章)
本部分用7章分別詳細論述了7種核心風險的基本概念、發(fā)展、常見問題和風險點、重點工作、數字化轉型方法。
本部分的戰(zhàn)略風險管理方面(第5章)提出了相關的數字化轉型管理框架,彌補了市場上戰(zhàn)略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空白;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第6章)介紹了大數據建模的方法論、高級計量方法和風險中臺等,這是很多業(yè)內人士苦苦尋找的內容;操作風險管理方面(第7章)提出了全面的風險計量方法和數字化轉型方法;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第8章)則提出了多種定性和定量的管理方法,這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洗錢風險管理是近年來監(jiān)管和金融機構的熱點,這方面內容(第9章)迎合了行業(yè)趨勢;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方面(第10章)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變革觀點和數字化轉型思路;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方面(第11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風險指標體系和數字化轉型方法。
第三部分 數字化轉型專題(第12~14章)
本部分共3章,每章選取一個熱點專題闡述數字化轉型。
第12章介紹戰(zhàn)略級流程風險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構建和優(yōu)化流程體系是風險管理的一種基本形式,本章提出了在傳統(tǒng)流程管理基礎上優(yōu)化得到的數字化流程風險管理方法。
第13章介紹信貸業(yè)務和數字化信貸管理轉型。信貸業(yè)務及其管理本質上是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的集合,是商業(yè)銀行和類銀行機構的核心經營領域。本章從經典信貸流程和核心信貸管理出發(fā),逐步闡述相關概念、流程、業(yè)務規(guī)則和數字化轉型方法。
第14章介紹數字化信貸產品設計。本章內容是全書的一大亮點。在市面上極少看到詳細的信貸產品設計方法論,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
本書特色
本書緊貼社會熱點,理論結合實踐,以數字化轉型的角度切入風險管理并提出了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實施路徑,融入了筆者對于風險管理轉型變革的思考。本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1)以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為主軸組織全書各章內容,無論第一部分的金融科技,第二部分的核心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還是第三部分的數字化轉型專題,均緊扣主題進行內容規(guī)劃。
2)市面上的風險管理圖書更多聚焦于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領域,而關于戰(zhàn)略風險、洗錢風險、組織和人才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的圖書極少。本書希望能夠為這些領域的發(fā)展出謀劃策,提出了相關內容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和轉型方法。
3)將風險管理所需的數學、財務、科技三個領域的知識融入數字化轉型主題中,解決了市面上現(xiàn)有風險類圖書缺乏這些內容的問題。數學、財務和科技知識技能既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知識領域,也是實現(xiàn)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許多風險管理從業(yè)人員往往在這三個領域存在能力缺陷。
4)信貸管理和信貸產品設計一直是風險管理領域最核心的模塊,該模塊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各家企業(yè)重點保護的對象,對于很多從業(yè)者來說是一個黑盒。本書作者基于自己的甲方和乙方企業(yè)信貸工作經驗,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介紹了信貸管理和信貸產品設計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數字化轉型方法。
5)風險管理領域一直有一個人人追逐的熱點和難點,即大數據建模和智能風控。數據建模及其應用是實現(xiàn)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最重要方式。本書充分吸收了經典的模型類型和建模方法,介紹了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洗錢風險等的統(tǒng)計建模和非統(tǒng)計建模理論與方法。
讀者對象
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在不同行業(yè)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本書主要適合以下人員閱讀:
金融行業(yè)和非金融行業(yè)的風險管理人員、內控合規(guī)人員、信貸管理人員、內部審計人員、紀檢監(jiān)察人員、科技管理人員、數字化轉型人員;
審計、法律和咨詢行業(yè)的風險管理咨詢人員、法律合規(guī)咨詢人員、內部控制咨詢人員、內部審計咨詢人員、信息科技咨詢人員、數字化轉型人員;
金融行業(yè)相關企業(yè)的業(yè)務操作人員,如信貸客戶經理、理財顧問、投資經理、證券經紀人、保險代理人、信托經理、柜面人員、客服人員;
高等院校從事風險管理、合規(guī)內控、投資管理等方向的師生;
其他對風險管理及其數字化轉型感興趣的人員。
致謝
感謝我的同學和同事對我寫作本書的支持。在過往的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起計劃、構思、實施了許多咨詢和審計案例或項目。通過這些案例或項目,我掌握了風險管理相關的方法和工具。
感謝所有為了理想和情懷而努力奮斗的人們。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我們得以靜下心來思考和描述社會生活與企業(yè)管理中的點點滴滴,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作為對社會有用的資產。
前言
第一部分 風險管理和數字化
第1章 金融科技與風險管理
基礎3
1.1 金融科技與監(jiān)管科技3
1.1.1 金融科技4
1.1.2 監(jiān)管科技5
1.2 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7
1.2.1 風險和風險管理的概念7
1.2.2 風險和風險管理的分類8
1.2.3 風險管理的框架11
1.2.4 風險因素、事件、損失、
價值和大小13
1.2.5 風險管理的流程14
1.2.6 風險管理的能力要求15
1.3 風險管理的數學知識圖譜17
1.4 財務分析17
1.4.1 財務分析簡介18
1.4.2 財務分析方法18
1.4.3 杜邦分析法、盈利因素
驅動模型和財務能力分析20
1.4.4 現(xiàn)金流與折現(xiàn)22
1.4.5 杠桿企業(yè)財務估值的
常見方法23
第2章 金融科技重塑風險
管理26
2.1 金融科技的簡要發(fā)展歷程26
2.2 金融科技及其在金融行業(yè)的
應用30
2.2.1 大數據與風險管理30
2.2.2 人工智能與風險管理32
2.2.3 云計算與風險管理33
2.2.4 區(qū)塊鏈與風險管理34
2.2.5 物聯(lián)網與風險管理38
2.2.6 5G通信技術與金融39
2.3 金融科技監(jiān)管和監(jiān)管沙盒39
2.4 金融科技常見問題與改進
方案44
2.5 金融科技推動風險管理變革45
2.5.1 領先金融機構和監(jiān)管機構
的金融科技動態(tài)45
2.5.2 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46
2.5.3 金融科技推動風險管理
變革48
第3章 風險管理的變革50
3.1 三道防線理論、COSO框架和
巴塞爾協(xié)議50
3.1.1 風險管理三道防線理論50
3.1.2 COSO企業(yè)風險管理框架52
3.1.3 巴塞爾協(xié)議54
3.2 風險管理的熱點主題60
3.2.1 數字化風險管理60
3.2.2 金融科技風險管理60
3.2.3 金融信息安全管理61
3.2.4 員工行為風險管理61
3.2.5 新三道防線模型62
3.3 風險管理變革的方向和機制62
3.3.1 風險管理的數字化和
智能化62
3.3.2 風險管理防線的變革:
六道風險管理防線63
3.3.3 內部審計助力數字化和
金融科技風險管理64
3.3.4 合規(guī)基礎上的數字化員
工行為管理65
3.4 內部控制的概念、流程及
演進65
3.5 內部控制的數字化和智能化69
3.6 內部控制變革的方向及方法73
3.6.1 價值定位和職能拓展73
3.6.2 加強系統(tǒng)性研究和制定
標準74
3.6.3 設計定性和定量的管理
方法、工具75
3.6.4 人才培育、技術改造和
轉型75
第4章 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
方法論總綱77
4.1 數字化轉型簡介77
4.2 為什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79
4.3 風險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架構、
方法論和實施路徑80
4.3.1 數字化轉型的架構81
4.3.2 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
方法論82
4.3.3 數字化轉型的實施路徑88
4.4 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
突破點89
4.5 數字化轉型的常見問題及
其改進方案94
4.5.1 數字化轉型的常見問題94
4.5.2 數字化轉型常見問題的
改進方案95
第二部分 核心風險管理
及其數字化轉型
第5章 戰(zhàn)略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100
5.1 戰(zhàn)略和運營的基本概念100
5.2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發(fā)展103
5.3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常見問題和
風險點104
5.3.1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104
5.3.2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常見
風險點105
5.4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重點工作106
5.5 戰(zhàn)略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107
5.5.1 戰(zhàn)略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總框架107
5.5.2 明確戰(zhàn)略分析的三個
基礎109
5.5.3 開展全面的戰(zhàn)略分析109
5.5.4 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程序110
5.5.5 戰(zhàn)略風險指標體系建設111
5.5.6 戰(zhàn)略風險的度量112
5.5.7 戰(zhàn)略風險的評價和審計114
5.5.8 利用情景分析管控戰(zhàn)略
風險117
第6章 信用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119
6.1 信用風險的基本概念119
6.2 信用風險管理的發(fā)展120
6.3 信用風險管理的常見問題和
風險點121
6.3.1 信用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122
6.3.2 信用風險管理的常見
風險點122
6.4 信用風險管理的重點工作125
6.5 信用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128
6.5.1 信用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
總框架129
6.5.2 信用風險數據治理和
管理131
6.5.3 信用風險評級模型開發(fā)132
6.5.4 信用風險高級計量方法154
6.5.5 風險中臺建設156
6.5.6 大數據信貸管理平臺
建設157
6.5.7 新興金融科技的應用161
第7章 操作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162
7.1 操作風險的基本概念162
7.2 操作風險管理的發(fā)展164
7.3 操作風險管理的常見問題和
風險點173
7.3.1 操作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174
7.3.2 操作風險管理的常見
風險點175
7.4 操作風險管理的重點工作181
7.5 操作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181
7.5.1 操作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總框架182
7.5.2 操作風險管理三道防
線機制的數字化184
7.5.3 流程風險管理及操作
與風險控制自我評估185
7.5.4 操作風險關鍵監(jiān)測預警
指標189
7.5.5 操作風險損失數據收集196
7.5.6 操作風險的計量201
7.5.7 操作風險報告的數字化206
7.5.8 操作風險審計207
7.5.9 操作風險、合規(guī)風險和
內部控制的整合管理208
7.5.10 操作風險數字化管理
平臺216
第8章 流動性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217
8.1 流動性風險的基本概念217
8.2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發(fā)展219
8.2.1?流動性風險管理理論219
8.2.2 流動性風險管理監(jiān)管
政策220
8.3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常見問題
和風險點221
8.3.1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221
8.3.2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常見
風險點222
8.4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點工作224
8.5 流動性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226
8.5.1 流動性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總框架226
8.5.2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治理
體系228
8.5.3 流動性風險識別、計量、
監(jiān)測和控制229
8.5.4 融資管理和融資抵(質)
押品管理236
8.5.5 流動性風險管理應急
演練237
8.5.6 流動性風險管理審計237
8.5.7 流動性風險管理信息
系統(tǒng)238
第9章 洗錢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240
9.1 洗錢和洗錢風險的相關概念240
9.2 反洗錢監(jiān)管政策的發(fā)展241
9.3 反洗錢工作的常見問題和
風險點242
9.3.1 反洗錢工作的常見問題243
9.3.2 反洗錢工作的常見
風險點244
9.4 反洗錢領域的重點工作246
9.5 洗錢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247
9.5.1 洗錢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總框架247
9.5.2 反洗錢工作治理和管理250
9.5.3 洗錢風險判別規(guī)則模型
的開發(fā)251
9.5.4 知識工程和知識圖譜在
洗錢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52
9.5.5 AI建模與可疑交易的
識別和監(jiān)測253
9.5.6 反洗錢工作審計和自
評估254
9.5.7 反洗錢數字化信息系統(tǒng)
建設255
第10章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
及其數字化轉型256
10.1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256
10.2 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的發(fā)展258
10.3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和風險點259
10.3.1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的
常見問題260
10.3.2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的
常見風險點261
10.4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的重點
工作263
10.5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264
10.5.1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
數字化轉型總框架264
10.5.2 組織和人才風險管理的
流程267
10.5.3 實施人力資源計劃模型268
10.5.4 組織優(yōu)化和敏捷組織
轉型269
10.5.5 績效考核的設計和數字化
管理271
10.5.6 人力資源三支柱轉型和
數字化275
10.5.7 基于HR-SaaS服務的
數字化轉型276
10.5.8 績效審計或評價277
第11章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及其
數字化轉型283
11.1 信息科技風險的基本概念283
11.2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發(fā)展284
11.3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常見
問題和風險點287
11.3.1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
常見問題287
11.3.2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
常見風險點288
11.4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重點
工作292
11.5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數字化
轉型294
11.5.1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數
字化轉型總框架294
11.5.2 協(xié)同信息科技風險管
理三道防線296
11.5.3 信息科技前、中、后臺
轉型297
11.5.4 信息科技風險的控制298
11.5.5 信息系統(tǒng)建設合規(guī)管理298
11.5.6 信息系統(tǒng)建設流程管理301
11.5.7 信息科技風險指標體系
建設303
11.5.8 開展信息科技的全面和
專項審計308
第三部分 數字化轉型專題
第12章 戰(zhàn)略級流程風險體系
的數字化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