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想,你能為公司做什么》為員工培訓類圖書,內容主要講述了初入職場的員工如何處理自己與工作、與團隊、與老板、與同事、與客戶的關系。作者在書中提出:不要只想著薪水,多想想你的付出;不要只想著自己,多為公司想一想;不要總抱怨外界,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最后作者總結了員工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周圍的人和自己的處境。
《多想想,你能為公司做什么》是21世紀企業管理培訓標準讀本,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極力推崇的工作理念,所有職場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還記得進入現在的公司之前,在面試中,你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嗎?
沒錯。給你平臺和機會,你能為公司做什么?
你還記得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嗎?
希望你還能記得。
1961年1月20日,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肯尼迪宣誓就職,在就職演說中他慷慨陳詞:“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這句話后來成為美國歷屆總統中知名度極高的一句名言,激勵了全世界無數的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總是在想著,公司管理死板,福利不好,產品不好賣,等等。牢騷一大堆,怨言滿天飛,嫌這個嫌那個,總想著換個好工作。但是從來都沒有想過你曾為公司做過什么,你能為公司做什么?
每天坐電腦前上網聊天,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打幾個電話,發幾封E-mail。你自問對得起自己的工資嗎?雖然公司一定會有種種的弊端(完美是不存在的),但是你要想到現在的人才這么多,公司從那么多人中聘用到你,就是看重你,希望你能為公司帶來利潤。如果你3個月找不到客戶,甚至半年找不到客戶,公司在你身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你卻還在抱怨公司這個不好那個不夠,真的說不過去。
我自己也有這個毛病。我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跳槽后參加面試的經歷。
面試官問:你覺得我們為什么要聘用你,你有什么特別的優勢呢?
我當時的回答是:我有熱情和激情,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驗、背景和綜合素質,我是非常適合這個職位的。(當然這些話誰都會說,然后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還說了一點)我非常希望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長久地做下去。您看到我的工作簡歷也發現我這半年不是很穩定,但是我個人是非常希望找一家公司長久地做下去的。因為老是跳槽對我個人的發展也很不好(總之就是說很希望在他公司長久干),也希望為公司貢獻自己的價值。
你們覺得我的回答怎么樣?當時還覺得不算差,但坐車回去時回想一下就覺得不對勁。我太關注個人利益了,其實應該強調我能為公司做什么。
由此就想到了很多。我身邊也有朋友總是在不停地跳槽,工作兩年多了從沒在一家公司工作超過半年的。也許公司真的不夠好吧。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個人來說,尤其是成熟的外貿人來說,應該扎根下去,認真地找客戶,富有激情地工作。
朱德庸說過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好。他說工作和上班是不一樣的。上班要早起,要打卡,側重在管理上;而工作就側重于自己的興趣與事業。你可以不喜歡上班,但是不能不喜歡工作。
希望大家都能想一想,你能為公司做什么,而不要總想著公司能帶給你什么。也許我們還太年輕,不要總是那么浮躁,多多學習吧。
做為公司的一員,你的命運注定與公司休戚相關。
做為公司的一員,首先你要愛你的公司。只有你真正地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為之努力,為之奮斗,把工作看作可以實現你的夢想,可以成就你事業的地方,那么,你在公司的定位就對了。
做為公司的一員,我想你要為公司貢獻、付出的東西應該很多,主要包括:明確目標責任指標,并努力去實現它。
你要維護公司的形象,對公司做正面宣傳,正確評價。
你要關注公司的發展,立足本職,盡職盡責,把本職工作干好。
你要對公司忠誠,規范自己的言、行,絕不損害公司的利益。
你要能動性地工作,付出自己的精力、體力、知識、智慧,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所以,作為公司的一員,公司的發展,業績的提升,是由像你一樣的個體組成的集體共同奮斗的結果,保持團隊的團結與創新能力也尤為重要。
王浩,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俱樂部副理事長、國際注冊企業管理咨詢顧問/國家注冊企業培訓師、深圳市管理咨詢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人力資源網專欄作家、清華大學職業經理人課程教授、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廣州柏明頓管理咨詢集團高級講師、深圳市中興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高級講師。
第一章 不要只想著公司能給你做些什么
不要只想著薪水,多想想你的付出
不要只想著自己,多為公司想一想
不要抱怨外界,多想想自己的不足
不要總找借口,多想想方法
不要總想改變環境,首先改變自己
大家都在忙,你在忙什么
態度決定一切
第二章 你能為公司做什么
你熱愛自己的公司嗎
你勇于承擔責任嗎
你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嗎
你善于維護公司的形象嗎
你忠誠于公司嗎
你會自動自發去工作嗎
你能每天多做一點點嗎
第三章 你能為業績提升做什么
公司需要業績,請拿出你的業績
業績源于效率,向效率要業績
公司只要結果,結果導向去思考
公司需要創意,請貢獻你的智慧
公司需要執行力,執行力就是競爭力
公司呼喚節約,節約的就是利潤
第四章 你能為團隊做什么
團隊是船,激情是帆
用100%的熱情去做1%的事
永遠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唯有工作狂才能生存
加班就是在給自己加資本
把激情傳遞給團隊成員
從個人成功邁向團隊成功
第五章 你能為客戶做什么
董明珠的故事
為客戶創造價值
麥當勞的微笑服務
差異化服務
太陽落山原則
客戶為什么會抱怨
第六章 你能為上司做什么
面對困難,不拋棄,不放棄
把問題留給自己,把結果交給老板
做了,不等于做好了
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專注細節,努力去追求完美
機會藏在問題中
做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手
第七章 你能為自己做什么
做一個勝任型員工
風口浪尖,不進則退
每天用一小時學習
每次有一個小感悟
不一定終身受雇,但要終身學習
每天進步一點點
第八章 從現在開始,讓公司因你而改變
拉著團隊奔跑
爭做公司發展的排頭兵
成為公司最受歡迎的人
不要帶著壞情緒上班
尋找工作中的樂趣
改變,從小事做起
公司因你而不同
附錄
《多想想,你能為公司做什么》: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下面這段話,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這段話出自一位癌癥患者口中。極大的反差,給我的心靈造成了強烈的震撼。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對于一個患有絕癥的人來說,人類是多么渺小和無助。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對于社會的改造,對于環境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既然改變不了環境,改變不了社會,為什么不改變我們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呢?
我們在不可預知的道路上,走了這么遠,渴望著命運之神的垂青。其中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霜雨雪……
曾經被心愛的人拋棄在心靈的荒野,備受身心的雙重熬煎,無法自拔;曾經被效力的老板批評指責,失去豐厚的酬金,飽受生活的困窘;曾經被自己的無知出賣,輸掉可憐的賭注,追悔莫及……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失敗的話,我們幾乎被失敗占據了整個過去。似乎過去已成為失敗的代名詞,沒有人愿意再度提起。
有人說:“凡事不在乎最終的勝敗,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
有人說:“因為我們努力過,所以我們不能失敗。”
我想說的是我們不是神仙,我們很平凡,沒有什么特異功能。等待會有奇跡出現,躺在過往失敗的記憶里,編織著真實和不真實的理由,搪塞自己的過失,終不會得到成功的垂青。
成功不是瞬間就會被抓住的,有首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失敗的嘗試,怎么能隨隨便便成功?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卻可以走出過去的陰影,昂首面對現在,走向未來。
不要再猶豫、遲疑,雖然我們只是凡人。
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我們不能預知未來,但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能保證樣樣順利,但可事事盡力。只要還對成功抱有希望,只要還有披肝瀝膽的豪氣,我們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實的生活中來。
疾病揮之不去,就把它忘記,現在正是工作學習的好時節;痛楚無法擺脫,就把它淡化,現在正有高興快樂的好景色;挫折擋住去路,就把它打敗,現在正是展示才華的好機會……
為什么天天沒精打采地去工作;為什么天天看不到燦爛的太陽;為什么天天找不到忙碌的理由……現在不是萎靡頹廢的時候,不是抱怨后悔的時候,更不是迷茫的時候。硬著頭皮去工作,怎么能夠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呢?
讓我們聽聽小孩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吃飯時,女兒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又多了一個職務。”
“不會吧,上午不是才多了一個職務,下午又多了一個?”母親反問。
“是呀,上午老師讓我帶領大家做廣播體操,下午英語老師又讓我上課前領讀。”女兒開心地說。
“你們不是有英語班長嗎,怎么讓你領讀呢?”媽媽問。
“張老師說我發音很準。”女兒有些得意。
“現在喜歡上英語課了吧?”媽媽笑著問女兒。
“上英語課可好玩了。”女兒笑起來。
第二學期,女兒換了英語老師,這個老師的教學方法和第一學期的老師不同,讓女兒和她的同學很不適應,英語老師隨便指定幾個同學擔任英語班長、英語助手、英語小組長等職務,第一學期是英語課代表的女兒卻只擔任英語小組長,讓女兒心理很不平衡。
“媽媽,李老師不說普通話,李老師發音不準……”那些天女兒回家經常抱怨。
通過這則小故事,我們知道女兒實際上還是不能接受失敗的現實,對過去的種種還是耿耿于懷。老師換了,換的不僅是幾種職務,更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態度。誰不能很好地面對,就只能被淘汰。女兒曾經成功過,老師給她一個小小的打擊,讓她知道一切都過去了,而她不明白。過去的不僅是纏繞女兒周圍的光環,還有新老師的一切安排,抱怨不會贏得同情,老師不會恢復過去。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好好把握現在呢?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比喻。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面對曾經的失敗,從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我們的確應該好好學習古人那種寵辱不驚的志氣和膽識。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不僅忍辱負重,而且歷盡千辛萬苦,改變了越國的現狀,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韓信忍胯下之辱,成王侯之霸業,流芳千古。
勾踐與韓信都曾失敗過,一個近乎亡國,一個幾乎流浪街頭,倘若人生如此,實為奇恥大辱,但是他們不為不可改變的過去而傷心流淚,反而抓住現在,改變現實,成就了千秋偉業。這大概就是改變不了過去,但可改變現在的真實寫照吧。
如今,我們大多數人不再為衣食而憂,不再為國敗而傷,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一點點失利何足為懼?我們都不再幼稚,道理還是明白的,難道僅僅如同一個初學英語的孩子嗎?
為了現在的不如意,選擇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未嘗不可。不過只是換湯不換藥,治標未治本,陷入困境只是早晚的事情。
換個角度想,危機不失為一種財富。因為它給予了你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當你的工作思維枯竭時,就是應該重新修整自己的時候。這時,你應該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擅長哪個領域?性格傾向于從事哪類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
人在改變現在的過程中,難免遭受種種的失敗和挫折,這個時候,你的抱怨是無濟于事的,抱怨什么都改變不了。只有以全新的自己去面對現在,成功才會光顧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