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以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為契機,找準長期以來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小微經濟主體提供信貸等融資服務的能力不足而導致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因,突破農村商業銀行基于傳統信貸技術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局限,對金融科技能否和如何釋放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和小微經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和能力的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對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和小微經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的能力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自生能力理論、信息經濟學理論、網絡經濟定律、長尾理論等理論基礎的闡述,并提煉出農村商業銀行普惠能力的概念。隨后描述并分析了農村商業銀行的沿革和現狀,并探討了農村商業銀行運用金融科技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實現風險可控、成本降低、收益增長、支農支小覆蓋面擴大、提升農村商業銀行普惠能力的機理。在此基礎上對金融科技緩解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單位成本高,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優惠的融資服務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之后探討了金融科技解決農村商業銀行對三農和小微等長尾客戶服務數量不足,從而提升對長尾客戶服務的普及度的問題。農商行增加金融科技投入,能更好地助其規避風險,形成的線上網絡能夠降低前臺交易成本、管理成本、運作成本等,從而提供更優惠的產品,滿足更多三農和小微這類目標客戶的需求。農商行的前端IT技術與中端和后端的技術支持能夠精準識別和挖掘需要普及的三農和小微潛在客戶,同時可保證已放貸客戶的還款能力,有效拓寬對目標客戶的服務覆蓋面,從而形成風險可控、成本降低、服務覆蓋面擴大的普惠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最后,結合對金融科技在創新實踐中遇見的金融科技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健全、金融科技相關人才儲備不足、三農和小微客戶難以接受和掌握數字金融產品、監管體系不完善、金融風險可能放大、客戶利益易受侵犯等隱患,以及對金融科技提升農商行普惠能力的機理和實證效果的分析結果,提出了金融科技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循環可持續地提升普惠能力的對策建議。
第1章緒論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
1.2國內外研究動態與述評
1.3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4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第2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2 理論基礎
2.3 本章小結
第3章農村商業銀行的歷史沿革與現狀分析
3.1 農村商業銀行的歷史沿革
3.2農村商業銀行的現狀
3.3 本章小結
第4章金融科技提升農村商業銀行普惠能力的優勢和機理分析
4.1金融科技提升農村商業銀行普惠能力的優勢
4.2金融科技提升農村商業銀行普惠能力的機理
4.3 本章小結
第5章金融科技降低農村商業銀行普惠業務單位成本的實證
5.1傳統技術下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單位成本高的原因
5.2金融科技緩解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單位成本高的邏輯
5.3金融科技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單位成本測算與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金融科技擴大農村商業銀行普惠業務服務覆蓋面的實證
6.1農村商業銀行普惠業務覆蓋面小的原因
6.2金融科技擴大農村商業銀行普惠業務覆蓋面的邏輯
6.3 金融科技擴大農村商業銀行普惠業務覆蓋面的實證檢驗
6.4 本章小結
第7章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
7.1 研究結論
7.2 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