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興之道 加拿大的大學發展及思考》主要內容包括:發達的高等教育、大學治理一枝秀、章程厘清權與責、學校規劃講策略、學術治理重協商、集結資源聚財力、校訓文化催夢圓、講好故事形象美、教育**自有緣、校長領導有特質、大學管理靠文化、浸潤文化成雨林、學院治理同心志、教師發展有支撐、發展中心促教學、實驗室里高效能等。
王利華,男,1970年10月出生,湖南衡陽人。現任湖南工學院副院長、教授。歷任衡陽師范學院團委書記、學生處長、人事處長等職。入選湖南省首屆“高校十佳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主持省部級以上各類課題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或摘目6篇。先后獲得教育部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省**論文評選特等獎、衡陽市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或工作獎勵。
緒論西域藍天日正紅
上篇 北關尋道
一、發達的高等教育
二、大學治理一枝秀
三、章程厘清權與責
四、學校規劃講策略
五、學術治理重協商
六、集結資源聚財力
七、校訓文化催夢圓
八、講好故事形象美
九、教育**自有緣
十、校長領導有特質
十一、大學管理靠文化
十二、浸潤文化成雨林
十三、學院治理同心志
十四、教師發展有支撐
十五、發展中心促教學
十六、實驗室里高效能
十七、合作實習雙受益
十八、創新教育筑未來
十九、創業教育促成才
二十、綜合評估質量優
二十一、校園成活實驗室
二十二、學術道德講誠信
二十三、國際教育順勢為
二十四、學生事務人為本
二十五、服務學生助成功
二十六、原住民歡政策優
下篇 追夢之思
二十七、大學制度須變革
二十八、教育適應新常態
二十九、學生篤行道為先
三十、教育管理歸本位
三十一、善用青春觸靈魂
三十二、把握境遇與目標
三十三、價值認同解困境
三十四、社會思潮要引導
三十五、民間信仰須正引
三十六、文化路徑有四維
主要參考文獻
附:名校覽勝
多倫多大學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瑞爾森大學
后記
《校興之道 加拿大的大學發展及思考》:
UBC位于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一走進校園,茂盛的樹木、碧綠的草地將一棟棟樓房掩映在樹林中,仿佛走進了一座美麗的森林公園。步行在學校的中心廣場,放眼望去,只見海天一色,渾然一體,只有那流淌的波濤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海的背后,崇山秀嶺,冰川如玉。學校的建筑歷史悠久,很有風格,各種標志規范美觀,置身其中,大海、大山、大樹、大樓,不禁把我們帶進了“培養世界公民”的責任和追求,更使我們感受到了一所知名大學所特有的文化。
在加拿大,有兩個突出現象。一是大約1/4的新任校長不能完成**任期;二是超過80%的校長不是出自本校。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一個機構的文化在發生作用。領導才能不僅是領導者本身,而且是與領導機關的關系,是由一利,文化在引領著。大體來說,機構的管理文化有以下六種。
(1)平等共治的文化。這是傳統的學院文化,自16世紀以來被傳承,強調科研和學識的重要性。學校實行半政治化治理,學校各方在參與、咨詢中尋求共識。一些高等機構與社會脫節,大學好比象牙塔。這種文化由同行平等決策,沒有層級概念,這種故步自封的方式容易引起決策緩慢。
(2)集權管理文化。這種文化與平等共治相對,強調**與責任,組織有明確的目標,指引大家的行為;同時,在執行中會不自覺地形成合理合法的**。管理強調效率和效果,強調公共形象,它是大學公共形象提高后的衍生物,并能增加財政可信度。
(3)促進成長文化。這種文化強調所有個人的全面成長,為學生提供開放和人性化的服務。領導者更像一個教練,“從后面”去扶持。它不只是發展學術,更強調全面發展。但它事無巨細,難以重點突破。
(4)辯護文化。這種文化與集權管理相對。因為大學有工會組織,它要代表員工對自己的利益和學校政策進行爭論。它是一種協商和制度化爭議。重視公正、平等政策,注重資源和福利分配遵循規則和程序,強調權力和政治。由于是雙方的辯論,經常需要通過仲裁來做出決定。但它易產生平均主義,不利于集中力量、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