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課程融合(第2版)》將為教育者提供有關結構化教學的基本原理和實務操作,并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方法和策略,使學生在任何課程中都可以無障礙地參與和學習。
有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在內的學;蚱渌逃h境,都熱衷于采納結構化教學這一教學方法,而《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課程融合(第2版)》作為獨特的學習資源是結構化教學必備的基礎讀物。
《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課程融合(第2版)》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建議和支持:
展示如何應用結構化教學,呈現學生的多元需要,如何克服學習障礙,實現成功的差異化教學;
應用案例研究和實例,具體說明如何在早期教育、小學、中學及職業課程中應用結構化教學:
提供結構化的物理環境、日程表、工作系統和視覺信息等必要的結構化教學要素,解釋如何使用這些要素以促進學生的課程融合,即強調學生對于環境及事件的理解和意義的建構。
《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課程融合:應用TEACCH助力融合教育(第2版)》這本書現已譯成中文,即將在中國出版發行,這是多么美好的一樁事情啊!在我訪問北京的時候,我遇到了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將我們的TEACCH方法引進中國的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孫敦科教授。雖然那次我沒能見到楊曉玲教授,但我知道孫敦科和楊曉玲教授是最早在中國推廣采用TEACCH方法的推動者,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將心理教育量表(PEP)評估工具引進中國。因此,我很榮幸受邀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辦的培訓班授課。
如今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即將在中國面世,我感到非常興奮。我深知在中國,在此書之前,人們對TEACCH已經有所了解,并運用得很好。我現在的希望是,這本書將對中國讀者擴展他們對TEACCH的知識,提供他們更加有用的策略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的確,我在中國見到的研發小組的成員們,他們充滿了活力、熱情、擁有非凡的技能。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觀看和與專業人員及家長討論有關TEACCH的時候,明顯地感到他們對TEACCH的各種策略有著透徹的了解,并熱衷于這些方法。我認為這本探討TEACCH方法和策略的新書將會在中國收到熱烈的反響。
TEACCH的策略與方法盡管非常有效,且已在中國實施得非常踴躍,但對于不熟悉此方法的新手來說,這本新書將是最受歡迎的,也將給中國基于TEACCH策略而展開的干預項目帶來更多的效益。我認為這本書將對所有對TEACCH感興趣,想要學習更多有關TEACCH方法的人們和實施者們有所助益。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中國政府已經推行了融合教育,因而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也會給融合班級中工作的教師們帶來切實的幫助,使所有的兒童都能融在一起而有效地學習。這本中文版著作將對中國及全球的許多孤獨癥兒童干預項目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我熱切地盼望這本書的出版,期待TEACCH在中國后續實施的具體實踐。這本書是延續中國大陸25年前開展的TEACCH工作的重要一環。我很高興這本書能成為這一發展旅程的一部分,我也很榮幸曾有機會前往北京講學,并遇到了在過去20年里對開展此項工作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一些人。
加里·麥西博夫(Gary Mesibov),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北卡羅來納大學榮譽教授.TEACCH總部前任主任。麥西博夫教授現仍在世界范圍內從事講學、培訓、教學與督導等多項工作。
瑪麗·霍利(Marie Howley),英國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主要研究領域是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和孤獨癥兒童的融合教育。曾在英國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擔任TEACCH培訓師。
西格妮·納福特(Signe Naftel),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TEACCH項目兼職教授。
于松梅,遼寧師范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殘疾入康復協會孤獨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孤獨癥工作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理事,中國精協遼寧省孤獨癥家長社區服務站顧問。研究領域為特殊兒童心理測量與評估、孤獨癥及發展性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等。曾榮獲國家、省級多項榮譽。主持過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兒童孤獨癥及相關發育障礙PEP量表中國城市常模的編制研究”及遼寧省教育廳或教育規劃的多項課題。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核心學術刊物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研發的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發展評量工具(C-PEP-3)在國內特殊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曾剛,特殊教育學碩士,現任海南省婦幼保健院發育行為科教師,主要從事孤獨癥兒童的早期干預研究與康復訓練。在國內期刊公開發表數篇學術論文,參與翻譯《應用行為分析(ABA)完整教程》。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孤獨癥譜系概述
第二章 結構化教學作為教育方案的基礎
第三章 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課程融合面臨的挑戰
第四章 物理環境結構化:理解教室的意義
第五章 可視化日程表:發生什么事情
第六章 工作系統:組織和條理化
第七章 視覺信息:增補含義
第八章 綜合闡述
第九章 結構化教學與其他策略結合:促進課程融合
參考書目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