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作為哈貝馬斯所說的“首次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事件”,不僅深刻影響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和公共生活,也極大改變了21世紀美國文學的面貌。本書將“9·11”事件和與之有關的文學作品,如《墜落的人》《特別響,非常近》《轉吧,這偉大的世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黃鳥》等,放在一個更寬廣的歷史語境下進行解讀。作者一方面發掘這一事件的文化獨特性,反思它如何被高度媒介化,并成為當代全球史的斷裂點;另一方面考察“9·11”敘事與無政府主義運動、奧斯維辛、廣島核爆等暴力事件的歷史邏輯關聯。本書視野開闊,論述縝密,既注重歷史與批評理論的多重聯結,也著力于細膩的文學文本分析,對闡明“9·11”文學的當代性和全球性提供了有益的中國視角。
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學和西方文學理論,業余從事翻譯工作。著有To Realize The Universal: Allegorical Narrative in Thornton Wilder's Plays and Novels (Peter Lang, 2012)和《以讀攻讀》(譯林出版社,2017)。另譯有托馬斯·品欽、桑頓·懷爾頓、朱利安·巴恩斯等人的作品。
前 言
第一章 藝術與恐怖
第二章 見證與共同體:從奧斯維辛到曼哈頓“歸零地”
第三章 “前9·11”小說
第四章 9·11小說與創傷敘事
第五章 極端他者和暴力
第六章 他者倫理和共情
第七章 “后9·11”文學中的戰爭書寫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