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 我們把太多的關注, 投放于教養方式, 而忽略了施教人的心理背景。沒人指望一個精神病人教育出健康成長的孩子。但我們卻一直忽略, 任何人都難免存在一些心理的困境, 遭遇著一些心理困擾。父母們也不能例外。沒有父母能保持在面對孩子的時候, 保持著心理的純凈, 不被負面的心理動力所干擾, 不被負面的情緒所綁架。這就是很多悲劇人生模式不斷被下一代復制的原因所在。在這個時代, 30歲左右的年輕父母們, 帶著自身的個性缺陷和成長問題, 面對著各種社會發展不均衡帶來的生存壓力, 再加上一些類似于產后抑郁、中年危機等具體問題的紛至沓來, 能否心平氣和地讓教養順其自然地進行, 就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于是, 很多孩子出生在一個充滿焦慮或者瀕臨破裂的家庭, 很多孩子面對著一個秉持完美主義的高期待的家長, 很多孩子被父母用愛的暴力挾持, 很多孩子被用過時的經驗設計未來的生活方式, 很多孩子優秀卻感受不到幸福……我們期待的, 是當代父母的覺察與自省。認清楚自己的教育行為, 哪些是真正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正能量, 哪些是出于自己沒意識到某種心理動力的驅使, 這一點, 遠遠比懂得一種時髦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