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投資率、低水平的資產回報率僅是河南諸多病癥之一,企業改革動力不足、自主創新乏力、收益更多依賴資本市場投資和房地產、國企行政化傾向嚴重等問題都是河南轉型的難點。河南的問題是中國所面臨的問題的一個縮影,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科技格局占據有利地位的形勢下,要實施創新發展和趕超戰略,必須立足河南省現有基礎、自身優勢和發展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從傳統的投入拉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的轉變。
如何加強科技創新,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依靠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是擺在河南省各級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督洕芾韺W術新視角叢書:河南省發展中科技創新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研究》基于作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在此領域的研究,探索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旨在為河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獻計獻策。
靳劉蕊,女,1978年生,河南輝縣人,2008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統計學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系剮教授,主要從事經濟統汁分析、數據挖掘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特點與主要內容
1.3.1 研究特點
1.3.2 研究的主要內容
2 區域科技創新及其評價相關理論綜述
2.1 區域科技創新理論的演進
2.1.1 科技創新理論
2.1.2 國家創新系統理論
2.1.3 區域科技創新理論
2.2 區域科技創新理論綜述
2.2.1 區域創新理論的相關研究綜述
2.2.2 創新型區域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綜述
3 河南省科技創新現狀及與其他地區的對比分析
3.1 河南省科技創新現狀
3.1.1 科技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3.1.2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3.1.3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3.1.4 面臨的形勢
3.2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創新現狀
3.2.1 國內各地區
3.2.2 中國香港
3.2.3 新加坡
3.2.4 日本
3.2.5 紐約
3.2.6 倫敦
3.3 亞太地區科技發展創新的發展趨勢
3.3.1 政府的引領作用及政策支持
3.3.2 產學研合作是促進創新要素互動的重要手段
3.3.3 創意產業成為各城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4 河南省科技創新投入產出與其他省市對比分析
4.1 科技活動投入比較
4.1.1 研發隊伍
4.1.2 R&D經費投入
4.1.3 R&D投入強度
4.2 科技產出方面的比較
4.2.1 高新技術產業化
4.2.2 專利成果
4.3 科技進步環境
4.3.1 科技人力資源
4.3.2 科研條件
4.3.3 科技意識
5 河南省科技創新的功能定位及發展路徑
5.1 科技創新的功能定位
5.1.1 科技創新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5.1.2 科技創新是河南省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
5.1.3 科技創新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5.2 河南省科技創新要素的對比分析
5.2.1 科技創新要素的對比分析
5.2.2 科技創新載體的空間布局分析
5.3 河南發展中科技創新功能實現的路徑
5.3.1 以科技創新為依托轉變河南省經濟發展方式
5.3.2 基于微笑曲線的產業發展選擇
5.3.3 依托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5.3.4 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等高附加值產業
5.4 保障措施
5.4.1 樹立科技創新意識,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5.4.2 制定吸引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5.4.3 堅持市場導向,強化科技成果轉化
6 區域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6.1 科技創新現有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6.1.1 中國城市創新報告指標體系
6.1.2 中國國家信息化體系
6.1.3 WKCI評價指標體系
6.1.4 其他與區域科技創新相關的評級指標體系
6.2 基于知識競爭力和資源制約的區域科技創新指標體系構建
6.2.1 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6.2.2 構建評價體系的指標來源
6.2.3 指標體系的構建
7 河南省科技創新功能定位實現途徑的政策建議
7.1 政府從主動扶持和管理轉向市場扶持和服務為主
7.2 政府科技政策要從供給政策轉向需求政策為主,以提高科技
創新的活力
7.3 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7.4 通過開放和國際合作提高河南省科技創新能力
附件1
附件2
參考文獻
《經濟管理學術新視角叢書:河南省發展中科技創新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研究》:
4)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十一五”以來,河南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涌現出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和產品,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①優勢整車產品初步形成。河南省在國內具有優勢的整車產品主要是大中輕型客車、高檔皮卡及多功能運動車(SuV)、各類改裝汽車和摩托車等,涌現出一批知名企業。②汽車零部件產業不斷壯大。形成20多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轉向器總成等1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國首位,載重子午胎等成為國內骨干整車企業的配套產品。③產業集群發展開始起步。鄭州中牟集聚了鄭州日產等十幾家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安陽定角集團等20家企業在林州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焦作、新鄉、洛陽、南陽、許昌、鶴壁等地初步出現了各具優勢的零部件產業集聚區。汽車產業升級的方向為擴大整車規模,依托鄭汴新區,加快百萬輛汽車基地建設,推進骨干企業壯大規模,積極引進國內優勢汽車企業建設生產基地,加快新車型開發,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形成經濟型轎車、輕型商用車、中高端客車和中重卡車四大系列優勢產品,發展成為中西部汽車制造和服務貿易中心。大力發展專用車,擴大冷藏車、工程養護車、特種運輸車等優勢專用汽車生產規模,依托有條件的市場推動汽車零部件集群化發展。
5)機械裝備制造業。以輸變電和成套設備為主的機械裝備制造業是河南省重點培育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河南省裝備制造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在:①產業規模和效益較快增長,骨干企業快速成長,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67億元,位居6大優勢產業之首。②優勢行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輸變電設備、重型礦山裝備、農業機械、起重設備等行業整體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大中型拖拉機等一批產品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位。裝備制造業今后發展方向為增強自主創新、服務增值、先進制造和產業配套四大能力,實施智能電網產業園、高壓開關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鞏固提升超特高壓開關和電力二次設備自主化設計和成套化水平,力爭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電力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
6)紡織業。河南省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6,棉紡生產能力已具備一定規模,棉紡和服裝對行業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主導力量;民營和省外資本為主體的投資格局初步形成;優勢地區和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一般紡織的生產和加工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屬于夕陽產業。今后紡織業的出路應該在品牌和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品牌,努力擴大產品的附加值。5.3.3依托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發達國家由于需求層次的升級,其產業發展集中體現出三次產業中技術含量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強,服務業所占比重大。因此,為努力消除障礙,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協調化、合理化,其可行路徑為:
(1)加大技術創新,推進農業協調化
在農業發展上,目前的技術約束非常突出。一方面,農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難以滿足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農業社會化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大量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成果長期沉淀在科研單位和技術人員中,難以真正為農民所用。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土地有限和氣候差異大等極其特殊的農業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抓住當代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會,大力推進新的農業技術革命,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而使農業成為具有現代意義上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