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兩部散文集。書名“寒江鎮”即出自其中一部《一個小鎮:阿維拉的寒江鎮》。該篇包含了淘書藏書、小鎮、卡斯蒂利亞風景、西班牙古典文學、文學風格理論、城鄉生活的異同優劣、西班牙民族特性、時間與永恒等眾多主題。
另一部《西班牙一小時(1560-1590)》是阿索林1924年當選皇家語言學院院士時的演講稿。與一般當選院士宣讀論文不同,阿索林讀的是分成幾十章的一部散文集。這本書講的是從1560年到1590年的西班牙民族生活。幾十篇短文猶如幾十個歷史的橫截面,合起來構成一幅歷史畫卷,內容包羅萬象。
阿索林(Azorín 1873—1967)
本名何塞·馬丁內斯·魯易斯(José Martínez Ruiz)。阿索林是其筆名。他是西班牙文學流派“1898一代”的核心成員,集小說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于一身。
阿索林著作等身,自稱一輩子寫了幾百個短篇小說。而其長篇小說創作分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意志》《安東尼奧·阿索林》《小哲自白》這三部是帶自傳色彩的三部曲,也是阿索林的成名作。第二時期,《堂胡安》和《堂娜伊內斯》這兩部可以說是對西班牙著名形象唐·璜的演義。《玻璃學士》(后改名《托馬斯·魯埃達》)在形式上是對塞萬提斯同名小說的演義。在第三時期的長篇創作中,作者嘗試先鋒派實驗,運用了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技巧,代表作有《菲利克斯·巴爾加斯:性情描寫》《超級現實主義:前小說》等。第四時期是西班牙內戰后三年時間里創作的六部長篇《作家》《病人》《任性》《沒有曙光的海島》《瑪利亞·豐丹》《薩爾瓦多拉·奧爾貝納》,這一時期的小說節奏緩慢,語言講究,只有描寫而沒有情節,可以說是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先驅。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內現當代文學作家何其芳、卞之琳、師陀、汪曾祺等都對阿索林產生過興趣,受到過他的影響。
譯者
王菊平,美國南阿肯色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西班牙語副教授。譯作有《溫柔的激情》等。
戴永滬,美國南阿肯色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西班牙語教授。譯作有《魯文·達里奧短篇小說選》《達里奧詩選》《基羅加短篇小說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