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監理工程師為研究對象, 針對當前執業資格人員信用體系不完善、委托人監督效率低等問題, 運用區間直覺模糊集、模糊偏好語言、委托代理模型、博弈論、心理契約等理論知識, 從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相結合的角度, 對監理工程師的信用行為進行短期治理和長期治理。近年來, 在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的同時, 建筑市場信用秩序混亂, 市場主體信用意識薄弱, 信用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顯現, 導致整個社會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監理工程師是建筑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 其失信行為嚴重威脅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擾亂了建筑市場秩序。因此, 如何約束和規范監理工程師的市場行為, 構建有效的信用治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研究意義
第三節研究框架與方法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述評
節信用評價
第二節顯性激勵契約
第三節 隱性激勵契約
第四節 已有研究述評
第三章監理工程師信用治理的提出·
節監理工程師信用治理主體分析·
第二節監理工程師失信行為分析
第三節激勵理論
第四節 治理理論
第四章基于扎根理論的監理工程師信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節文獻綜述
第二節數據來源
第三節訪談資料的扎根理論編碼分析
第四節模型闡釋
第五節 實踐啟示
第五章監理工程師信用行為發生機理研究
節引言
第二節系統動力學基本原理
第三節系統分析框架
第四節監理工程師信用行為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模糊信息下監理工程師信用評價
節引言
第二節 區間直覺模糊信息下監理工程師信用評價
第三節模糊語言偏好信息下監理工程師信用評價
第四節基于前景理論的監理工程師信用評價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自利偏好下監理工程師信用治理的博弈分析
節 引言
第二節委托代理理論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節多任務協調均衡的監理工程師優激勵契約設計
第四節業主、商與監理工程師的三方博弈模型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公平心理偏好下優風險分擔與激勵契約研究
節 引言
第二節問題描述與基本假設
第三節公平心理偏好下優風險分擔模型建立與求解分析
第四節數值算例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基于心理契約的監理工程師信用治理研究
節 引言
第二節 相關研究述評和研究假設
第三節調查問卷設計
第四節數據收集
笫五節數據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基于聲譽模型的監理工程師信用治理研究
節 引言
第二節模型構建
第三節模型分析
第四節結論與建議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結論與展望
節主要研究結論
第二節監理工程師信用動態提升路徑
第三節研究局限性和未來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發展迅猛。為滿足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借鑒國外建筑實踐基礎之上,開始實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工程監理制度的推行在保證工程質量,充分發揮投資效益方面,但仍存在部分監理工程師信用缺失的現象。上海閔行在建樓“蓮花河畔景苑”突然倒塌、西西工地發生坍塌、南京電視臺演播中心施工坍塌等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據事故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商違規建設、監理工程師監理不到位造成的。
由此可見,監理工程師作為我國建筑市場重要的行為主體,其執業行為直接關系建設項目能交付,甚至對整個建筑市場的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監理工程師發生失信行為將會嚴重危害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首先,監理工程師的不良行為,會導致工程監理制度的作用失靈,監理效果半,建設工程的質量和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其次,監理工程師偽造資格、弄虛作假提供執業活動成果等不良行為嚴重損害了業主的利益,企業誠信建設受阻,難以高質量發展。
14年至年,監理企業數量和注冊監理工程師人數呈平穩持續增長趨勢(如圖1-1),截至年底,監理企業已達9900家,注冊監理工程師人數共計14人。監理工程師人數激增,致使我國工程監理人員的學歷、專業素養普遍較低,水平良莠不齊,再者工程監理人員工作變動頻繁,守信意識薄弱,導致建筑市場信用環一步惡化。
業主為降低商不良行為發生的概率,委托監理工程師對行監管。但業主與監理工程師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且監理工程師的執業行為很難被業主掌控,故監理工程師可能會憑借其信息優勢,在執業中選擇懈怠,產生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濫用職權,收受賄賂,與商合謀,實行非生產性尋利活動,發生損害委托人利益的尋租活動等,繼而使得業主在監督和控制過程中面臨巨大的困難。再者,在我國,工程建設監理費普遍偏低,與監理工程師的預期收入有很大差距,甚至多數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理費用低于標準的監管成本水平,這嚴重打擊了監理工程師的積極性,心理的巨大落差導致監理工程師在執業過程中懈怠、接受商的賄賂等失信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