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服裝與裝飾的起源與發展
服飾品也稱服飾配件、裝飾物、配飾物等,是指與服裝相關的裝飾物,即除服裝以外的所有附加在人體上的裝飾品和裝飾。“服”表示衣服、穿著;“飾”表示修飾、飾品。服和飾之間相互依賴而發展,受到社會環境、時尚、風格、審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才形成了今天的多種多樣的形式。服飾品在服飾中起著重要的裝飾和實用作用,使服裝外觀的視覺形象更為整體,通過的造型、色彩、裝飾等藝術語言,表達服裝整體風格,滿足人們的不同心理需求。研究服裝的變遷,首先要從服飾品入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服裝的材料一般是有機的纖維,經過時代的風化很難保存至今,而服飾品作為服飾的一部分,有些卻完整地保存下來,成了我們今天研究服飾歷史的寶貴資料。
服飾品的設計是一直伴隨著人類而存在的,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人類產生的初階段。在我們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洞穴而居的時期,就開始用各種物品來裝飾、美化自己的身體。以一種簡單原始的方式來裝飾自己,這不僅是原始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一些土著民族的常見裝扮方式。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服飾品是人類開始著裝的初啟蒙狀態,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服飾品已經深入社會的每個層面,成為一種廣泛而普遍的人類行為和必不可少的審美形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本章主要將服飾文化的演變以圖示的形行敘述,有助于大家對服飾品的變遷有一個視覺化的概念。
節人類服裝與裝飾的起源
人類的初裝飾與人類勞動生活和文明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它反映出文化藝術與社會經濟、精神生活之間密切的關系。人類的初裝飾是與服裝起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人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著裝的,這仍然是一個謎。從我國的考古發現來看,1.8萬年前北京山頂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針和裝飾品。并且已可確鑿地證明、服飾品是先于服裝出現的。圖1-pan>為山頂洞人服飾想象圖。
一、氣候適應說
適應環境的能。衣服具有保護身能,也是我們無法否認的。譬如北亞、中亞地帶和北極的因紐特人,或南美南端的巴塔哥尼亞等寒帶地區,由于寒冷程度已人體的適應限度,因此居住在這些地區的部族都有的御寒衣物;此外,居住在阿拉伯干燥地帶的人,仲夏氣溫高達45℃,人們全身裹著衣物,以防皮膚被陽光灼傷(圖1-2)。由此可知,人類真正需要穿著衣服的地方并不多。衣物所以普遍,可能不是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是受到其他社會文化的左右,如裸體生活的民族,隨著人類歷史的而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