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網絡化治理視野下,構建科學可行、有效、可及并可促進“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的機制模型,為實現我國“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的戰略目標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借鑒。本書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研究,第二部分為現狀及策略研究,第三部分為案例研究。主要論述:①以網絡化治理為理論框架,分析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現狀、利益主體、主體間關系構成及體系協作斷裂點;②在系統性分析和優先策略選擇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的機制模型;③將理論模型應用于分級管理實踐中,并進行經驗總結。
張敏,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副教授,四級調研員,碩士生導師。目前就職于四川警察學院,從事專業課程教學及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科技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3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教材3部。
目錄
第一章理論研究(1)
一、網絡化治理研究(1)
二、慢性病概況(12)
三、慢性病管理概況(25)
四、慢性病管理體系(29)
五、國內外相關政策回顧(31)
六、研究思路(35)
七、研究意義(35)
第二章現狀及策略研究(37)
一、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主體構成及關系
(37)
二、慢性病分級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40)
三、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運行現狀(61)
四、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運行穩定性及影響
因素(77)
五、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斷裂點(88)
六、我國慢性病分級管理體系治理優先策略(97)
第三章案例研究(104)
一、供方視角(104)
二、需方視角(114)
三、案例——成都市某醫聯體建設經驗總結(128)
參考文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