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在美麗的榕城白馬河畔,有一個由中青年哲學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隊,他們以理性的激情,把哲學反思的視野投向當代社會發展,試圖以“哲學與社會發展文叢”為題陸續推出他們的研究成果。在與他們作深入交談中,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哲學學養和睿識以及他們對哲學與時代的那份眷注、擔當的情懷所打動,欣然應邀為該文叢作序。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造就了中國社會實踐的輝煌,也極大地推動了哲學研究的發展。從歷史反思到實踐觀念,從體系創新到問題意識,從經典詮釋到話語建構,哲學在把握時代的同時也被時代所涵養化育,呈現多樣化的研究面相。中國社會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革轉型過程中,哲學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哲學不應該以思辨的精神貴族自期自許,而應該回歸生活世界。誠如維特根斯坦所言的“貼在地面行走,而不在云端跳舞”,哲學應當“接地氣”——在時代變革與發展的實踐中獲得鮮活厚實的“地氣”。社會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主題,哲學必須也能夠以其理性的力量在反思、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特點、趨勢中獲得自身發展的生機活力,拓展出新的問題域。
當代中國社會正面臨著一個全面而又深刻的變革、轉型和發展的歷史進程,改革與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日益顯現、暴露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發展的現代性問題在當代中國并非一個遙遠的“他者”,而是有了其出場的語境。諸如:社會階層的分化,利益結構的重組,經濟社會結構的轉型,公平正義問題,社會失范問題,發展可持續性問題,以及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等,社會發展以問題集呈現在世人面前。問題表明發展對理論需求的迫切性。當代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復雜性、長期性、風險性需要克服單線性的進化論發展觀,對社會發展的把握也不能停留在具體的經驗實證的認識層面上,全新的社會發展需要全新的發展理念來燭引,對發展的具體的經驗的把握必須上升到哲學的總體性的層面上來。因為,在對社會發展的不同學科、不同視角、不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