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儒家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考察了西方市場經濟是如何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形成與發展起來的。作者通過分析基督教與中國儒家發展的歷史文化淵源、基督教與儒家的異同以及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找到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借鑒的思想資源,對我們自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借鑒作用。作者以嶄新的視角研究宗教文化對市場經濟發展的關系,有很多新的創見。
韋伯認為,現代西方社會的劃時代因素是“形式主義的法律體系、競爭機制為主的自由市場經濟、可計量化的社會民主政治體系、乃至以個人、法權為基礎的公民社會。”市場經濟是西方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要現代化,中國也要搞市場經濟。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開始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與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梁漱溟說,“人類文化都是以宗教開端,且每依宗教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導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識以致各種學術,亦無不導源于宗教。”“社會秩序之建立,在世界各方一般地說無不從宗教迷信崇拜上開端,中國似乎亦難有例外。”牟宗三也認為,“一個文化不能沒有它的最基本的內在心靈。這是創造文化的動力,也是使文化有獨特性的所在。依我們的看法,這動力即是宗教,不管它是什么形態。依此,我們可以說:文化生命之基本動力當在宗教。”要考察一個民族的經濟體制,必須要深入她的宗教;要理解與把握一個民族的經濟體制,也必須要深入她的宗教;要建立、完善與發展一個民族的經濟體制,也必須要深入她的宗教,從她的宗教深層引發出其經濟體制。
第一章 概論
一 基督教與西方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
二 儒家與西方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形成與存在
三 儒家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接引
四 基督教、儒家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人、神、自然及物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 基督教的超人文精神、儒家的人文精神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的非人文精神、儒家的人文精神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的以神(物)為中心、儒家的以人為中心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三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個人、家庭、社會及世界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 基督教的重社會思想、儒家的重家庭(族)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的個人主義、儒家的群體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的世界學說、儒家的世界學說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四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天人關系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
一 基督教的天人相分、儒家的天人合一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和儒家對人的認識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和儒家對社會的認識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五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天人關系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
一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與自然界關系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與人關系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的內心世界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六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現實同超越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 基督教的超越精神、儒家的現實精神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的外在超越、儒家的內在超越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的向外求、儒家的向內求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七章 基督教和儒家關于理性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 基督教的理性、儒家的理性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 基督教的法的思想、儒家的禮的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基督教的自由思想、儒家的和諧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四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儒家的秩序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參考文獻
后記
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肯定性認識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也就接上了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肯定性認識?是否由此可以進一步探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在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肯定性認識中生下自己的根以及把其作為自己的形上學?
我們必須要考察基督教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分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否定性認識及其對西方市場經濟的影響,也必須要研究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肯定性認識及其對中國傳統經濟的影響。我們既不能僅僅站在基督教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分離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否定性認識的角度思考問題,也不能僅僅站在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肯定性認識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推動關于理想與現實關系以及關于現實社會認識的發展,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科學的思想文化基礎。
我們既要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區別與差距,但也要看到理想與實現之間的聯系。要講理想,要追求理想,要用理想來推動現實的發展,將現實引向理想,不斷將理想轉變為現實。但也要面對現實,從現實出發,要腳踏實地。不能僅僅從理想出發,不能將現實理想化,不能將理想混同于現實。但也不能將理想與現實分離,否認理想與現實的聯系。要堅持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
要肯定現實社會,但也要看到現實社會中存在著消極方面,要看到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積極的與消極的兩個方面,要堅持對社會的全面的與辯證認識。要積極投身于現實社會,不斷發展社會中的積極方面。但也要關注與批判社會中的消極方面,要改造現實社會,推動現實社會的發展。
既吸取基督教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分離以及對現實社會否定性認識的合理內容,又繼承儒家關于理想與現實相即不相離以及對現實社會肯定性認識的合理內容,形成關于理想與現實的辯證認識、關于社會的辯證認識,必然推動市場經濟的中國化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