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的成長——老年人觀念提升讀物
定 價:¥38
中 教 價:¥22.42 (5.90折)促銷
庫 存 數: 0
本書是在健康老齡化成為眾所矚目的問題背景下、在太原市社會工作名家工作室的資助下撰寫完成的, 旨在激發老年人自身養老過程中的內在動力, 提升老年人的觀念, 進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全書以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養成 為主題, 以老年生活中的大量實際案例為基礎, 分三部分闡述了老年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及其處遇方式, 低齡、中齡、高齡不同時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基本的社區老年服務方案等。本書為普及讀物, 充分考慮到了可讀性與趣味性, 適合老年讀者閱讀。
寫給未老、已老、家中有老者的朋友
生命宛如一輛列車, 出站了便一直朝著終點行進。有的人未及終點, 便失能失智, 因無法自理而備受煎熬。似乎人生是無奈的, 歸之于宿命只能安慰痛苦的心靈, 無法解決問題。在這趟人生的旅途中只有觀念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善, 才能改善人的處境,延長人的健康生存時間, 提高生命質量。這意味著不但青年時期需要成長, 衰老之后, 更加需要成長。只有成長, 才能活得更好! 正如法國哲人莫洛亞所言:老年人的真正不幸, 不是身體的衰敗、生理的退化,而是固有知識的禁錮所造成的心靈的冷漠。當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所保障, 發展權利得到尊重, 那么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讓燃燃不息的生命之火在教育的幫助下不斷釋放出積極的能量, 完成生命后的價值。道理很簡單: 我們不僅要給生命以歲月, 努力實現壽命的延長目標, 而且要給歲月以生命, 努力賦予長壽以質量與意義。 老年人的生命發展需求是老年生命教育的根本驅動力。只要需求存在, 教育就應不止。老年人的教育相伴老年生活的始終。老年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在有限的自然生命時間內, 通過教育途徑體驗和獲得更多的生活事件, 進一步彰顯晚年生命的獨特價值所在, 從而提升完整生命的總體質量。誰能幫助老年人成長? 以前老年人都是在自悟,老年人自己在照料上一輩的時候, 感悟到生命的艱辛和不易, 從而體悟到應該盡力讓自己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律的習慣, 避免生命晚期的折騰。有的人是在觀察到別人照顧老年人的艱辛中, 體悟到自己的生活應該怎么過。但是有些老年人是沒有體悟過程的,他們發生失能、失智的概率更大。筆者常常在思考, 社區能做什么, 該做什么。在老年人退休之后, 他們如同一片樹葉一樣從樹上飄落下來, 落到了社會 這樣一個茫茫大地之上。沒有人提醒他們現在該做什么, 他們大多立刻投入照顧下一代或者照顧上一代的艱辛勞動之中, 沒有自我,全身心付出, 他們甚至沒有來得及考慮自己該怎樣老, 就已經老了。角色理論認為: 一個人的角色喪失越多, 參與的活動越少。 老, 是一種境遇, 不知道怎樣度過老年期, 就已經老了, 是一種沒有精神依托的老 的境遇, 生命陷入無所依托、無所事事之中。有的老人開始看電視連續劇, 一集一集看,一天一天看, 看到眼睛患病; 有的老年人迷戀上網、打游戲, 坐著不動, 終成腦梗死; 有的戰斗 在麻將桌上, 累到頸椎腰椎增生。當然也有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點, 或延續以前的工作, 或撿起年輕時的愛好, 或學習了新技能, 進入到因順生命、邊走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期。低齡期(60~ 70 歲) 的分化是未來幾十年生活的基礎, 社區對這些人有觀察、有分析、有管理嗎? 沒有。社區工作人員認為: 低齡老年人抓不住, 他們都忙, 往往什么活動也不參加;等到他們來社區的時候就已經是走不動, 玩兒不了了。社區組織編織活動、烘焙活動、娛樂活動, 參加的多數是70 歲以上的老年人, 他們在外邊跑不動了才來社區。但是這個時候思想和習慣已經形成了, 宛如列車已按固定的軌道、順著慣性 急速奔馳,剎車 的干預效果甚微。2020 年春季, 在太原市周玉萍老年社會工作名家工作室(太原市社會工作名家工作室之一) 的資金支持下, 筆者及團隊走進了多個社區, 在社區居委會主任的配合下開始試驗自己的方案, 探索老年人改變觀念的社會工作方法, 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有主題教育、小組活動、互動體驗式教育。開展的活動以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的互相交流、正向引導為主要方式, 目標是培養出更多的社區 教育者 老年人。他們自己組織活動, 自己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 提醒其他老年人注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在社區里, 更多的老年人在互動中感悟、體會、成長, 老年人的精神生命與社會生命在社區建立起來。社區成為老年人心靈歸屬地, 也解決了自身在養老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問題。工作的同時, 筆者也開始寫作這本書。聚焦于老年人的思想成長, 寫老年人身邊的故事及進入老年期后的人生百態, 以老年人擁有健康生活方式, 提升自身生命質量為主題, 為老年人、老年人家屬、為老年人服務的朋友們而寫。全書分為六章, 前三章為針對所有老年人的觀念介紹, 第四章到第六章為低齡、中齡、高齡不同階段問題的處遇方式等內容。與注重養老服務設施與條件建設不同, 筆者認為管理生活方式才是提高生存質量的主要路徑。提升老年人的觀念, 激發其內在動力,并給予助推力, 使更多的老年人走入管理生活方式的軌道。老年期是一個沒有糾錯機會的時期, 社區對老年人應有觀察、有分析、有管理, 不可放任自流。社區真正大有可為的恰恰在這里: 在老年人走向衰老的過程中, 制訂一些觀念調整的計劃, 讓老年人到養老院去看看, 從事一些體驗性的活動, 進而珍惜現在的時光, 樹立正確的養老觀念, 不再被遺憾包圍。這個任務如此迫切。坐而論道, 不如起而行道。2020 年到2021 年,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間隙中, 本書的寫作順利進行。感謝為此書的寫作創建條件的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太原市民政局的領導, 感謝給予修改建議的工作室同人張芳芳、王成、王曉敏等, 他們或者帶領學生開展實務,或者協助修訂書籍。感謝我的家人承擔了主要的家事, 讓我心無旁騖地從事老年學研究。有大家的共同努力, 才有這本書的出版。寫作此書也是成長的過程, 那些在書中出現的老人們(均為匿名) 為我提供了鮮活的案例。祝今天的老年人, 也祝明天的我們, 享有成長, 活得更好!
周玉萍,1964 年生,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人。太原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兼任山西省委聯系服務高級專家、山西省民政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社區治理人才庫成員、太原市委智庫專家、山西省社會學學會理事。2019 年獲得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領銜創辦太原市周玉萍老年社會工作名家工作室。多年來為山西省養老服務評估、社區治理、社會工作服務等建言獻策,深入社區、養老院探索老年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主持政府購買社區養老服務研究供給側視角下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研究等多項國家與省級研究課題。
章 老年期的思想準備節 面向老年的思考一、老年生活的三種類型二、老年生活的心態三、老年生活的自律支撐第二節 找到老年生活的支點一、老年生活目標的構建二、老年生活意義的建構三、老年社會關系的處理第三節 老年生活的調整與適應變化一、老年期的角色調適二、老年期的適應變化三、老年期的規律生活第二章 老年期的家庭關系節 老年期的夫妻關系一、用心維護夫妻關系二、遇到矛盾妥善處理三、相互扶持與照顧第二節 老年期的代際關系一、父母真誠奉獻, 不求回報二、子女關愛老年人, 不嫌麻煩三、多年父子成朋友四、理性處理財產, 全家和睦第三節 老年人的隔代教養一、帶孩子與不帶孩子 的考量二、養育中的代際互動三、隔代教養防弊端第三章 老年期的社會參與節 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開啟與意義一、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開啟二、老年人社會參與 的意義第二節 老年社會參與的內容一、政府組織的各類活動二、企事業單位就業三、老年大學等組織的學習四、文化娛樂活動五、志愿服務活動第三節 老年社會參與的困境與突破一、老年人社會參與中的個人困難二、社會參與的渠道與路徑局限三、老年人社會參與困境的突破第四章 低齡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節 簡單與復雜: 低齡老年人生活之分化一、簡單的退休環節二、復雜的生存狀態第二節 自悟與他悟: 低齡老年人之教育方式一、有限的自悟二、無限的他悟第三節 追蹤與干預: 生活方式轉變之約束一、社區追蹤二、社區干預三、社區健身設施的建設第五章 中齡老年人的健康維護與心理關愛節 中齡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維護一、謹慎維護身體健康二、與疾病為友三、優化健身方式第二節 中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維護一、中齡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二、中齡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三、積極運用社會資源第六章 高齡老年人的社會支持與生命教育節 高齡老年人的自我成長一、高齡老年人的心理成長二、高齡老年人權益保障三、高齡老年人的三重生命第二節 高齡老年人的家庭與社會支持一、高齡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二、高齡老年人的社區支持三、選擇合適的養老院第三節 高齡老年人的生命教育一、高齡老年人的生命狀態二、高齡老年人生命教育三、高齡老年人臨終關懷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