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系列教材:英美詩歌教程(第二版)》共收英、美兩國52位著名詩人的100首詩,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編寫體例實用、注釋詳略得當、譯文準確優雅。全書分英國詩歌和美國詩歌兩大部分,按詩人出生年代排列,每位詩人為一章,每章均包含5大板塊:作者生平簡介、詩作原文、注釋、參考譯詩、思考題。
《英語專業系列教材:英美詩歌教程(第二版)》適用于英語專業學生作為文學教材,也可作報考英語專業研究生時的參考用書,還可用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作為選修課或自學教材。
《英美詩歌教程》自2004年出版以來,10年時間飛逝而過。這本教材連續多次印刷,獲得了廣泛好評。全國各高校廣大教師使用這本教材為學生開設了精彩的英美詩歌欣賞課程,使這本小書長銷不衰,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同時,在多年的使用過程中,這本教材也經受了考驗,我們發現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之處。為了更好地為廣大教師服務,并進一步完善教材、豐富內容,我們決定對第一版教材進行修訂。
修訂的基本原則是:保持第一版體例;適當增減內容;增加思考題。
這本教材最初是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選修課而編寫的,在使用過程中,幫助非英語專業學生增加文學和文化知識、進行文理滲透的目標實現了。但后來發現,許多學校使用這本教材為英語專業本科生講授英美詩歌,并且還成為英語專業學生考研究生的復習和參考用書之一。因此,我們更需要審視教材內容并研究需要改進之處。我們發現,有如下幾個問題需要解決:1. 第一版詩歌所選篇目略顯不足,需要增加一定數量的詩。2. 第一版中,有些詩過長,有的表現了不合時宜的價值觀,需要調整。3. 第一版中,當代詩歌較少。雖然公認的當代著名詩人不多,但也有鮮明特色,所以有必要收進一些讀者和評論家比較認可的當代詩人及其代表詩作。4. 第一版中,為了給教師更大的主動權,沒有設計練習。這樣一來,學生學完詩歌后不知從何處進行思考。因此,需要設計一些思考題,以使學生鞏固所學詩歌,進行分析、比較和思考。這些思考題對理解詩歌的主旨以及如何欣賞這些詩歌給出了提示和思考的角度,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以及發散性思維都很有指導意義。
在編寫第二版時我們考慮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1. 為了使讀者更全面地了解某位詩人的風貌,我們增加了一些一般詩集和教材很少選用的篇目。比如,大多數詩歌選集都會選錄莎士比亞最經典的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第二十九首等。提起這些名篇,很多學生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但是如果問起莎士
(第二版)
英美詩歌教程
比亞十四行詩的第一首,很多學生會張口結舌,他們不知道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一首其實是一首完美的開篇詩,很值得學習和欣賞。2. 對于一些篇幅太長的詩歌,比如托馬斯·格雷的《墓畔哀歌》,我們只選擇了本詩的開頭幾節,使讀者對此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再進一步學習研究。
3. 很多學生學過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但是卻不知道《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永恒的歌曲同樣也出自彭斯之手,所以我們在編寫第二版時兼顧了所選作品的深度和廣度。
本書第一版包括32位詩人的65首作品。大部分是經典的詩歌作品,近現代的作品偏少。隨著時代的發展,讀者越來越渴望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英美詩歌的演變及發展,所以我們在第二版中進行了補充和調整。第二版包括52位詩人的100首作品。英國詩歌中,增加了托馬斯·哈代、吉拉德·曼萊·霍普金斯、阿爾弗萊德·愛德華·霍斯曼、塔特·休斯和西默斯·希尼等詩人及其代表作。美國詩歌中增加了華萊士·史蒂文斯、朗斯頓·休斯、約翰·阿什貝利和大衛·萊曼等詩人及其代表作。現當代詩歌沒有產生巨匠,但是多樣性的風格及創作使英美詩壇五彩繽紛,尤其是涉及現代社會這一主題的詩歌很值得學習和研究。另外,美國詩壇曾經是白種詩人一統天下,在近現代則出現了多元化的局面,比如黑人“桂冠詩人”朗斯頓·休斯的作品表明:美國現代的主流文化不僅是白人的文化,還包括黑人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的文化。豐富多彩的詩人及作品為學生學習以及研究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
當然,學無止境,在使用過程中如果讀者有建設性的建議,歡迎不吝賜教,以便我們進一步完善。
李正栓2014年5月
第一版前言
Foreword (1st Edition)
北京大學胡家巒教授在《英語詩歌精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一書中,引用英國詩人Thomas Nash的話說:“詩是百花之蜜,一切學問的精髓,智慧的本質,天使的詞語。”胡家巒教授接著說道:“納什的名言,既是他本人對詩的高度概括的形象描述,又是他同時代的英國人對詩歌的極為普遍的傳統認識。……這種認識來源于英國的詩歌沃土。……在英國文學史上,自民族史詩《貝奧武夫》直到18世紀現代小說興起之前,‘詩’幾乎是‘文學’的代名詞。”
隋剛說:“英語詩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發展的有機體系,是一個色彩斑斕、意境深遠的文學世界。……詩海無邊,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風景的一部分。”(《英美詩歌意境漫游》,外文出版社,1998)
隋剛對于詩歌還有如下論述:“人天生愛詩。……人珍惜詩意——自知必須靠自己在生活中發現詩意或創造詩意。……人生如詩,詩如人生。……詩意的生活是有情趣的生活,是有愛心的生活,是有信仰的生活。……詩意的生活是有安全感的生活。……人在,詩在。”(同上)
一位智者曾說道:“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同上)
顏學軍如此說:“詩歌猶如一盞盞古典的燭火,在蒼涼的角落閃著溫暖的光芒。這些光芒如一枚枚箭,刺痛著黑夜里跋涉的眼睛,讓身雖疲憊的人不至于累倒。詩歌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藝術,它如陽光和水,浸透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它是一種不死的鳥,在我們的靈魂深處飛翔、叫鳴,高高低低無所不在。詩歌滋潤和喂養了一代一代人。”(《百年詩歌賞析》,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我們認為,詩,作為最古老、最高級的文學形式,具有很強的教育和娛樂功能,詩歌里的真善美使人知過去,識未來,凈化靈魂,陶冶情操,能有效地提高人的修養和素質。
我們還認為,激昂產生詩情;恬然醞釀詩意;思與想的過程迸發詩的火
(第二版)
英美詩歌教程
花;感情世界里富含詩的溫柔;痛苦能以詩的形式抒發;歡樂能以詩的形式高歌;動有動的詩,靜有靜的詩;生有生命的贊美詩,死有死亡的墓志銘。生活中,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實際上,中國人對詩并不陌生。關于中國詩詞,中國古典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一刀指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擁有多如繁星的詩人詞家,浩如煙海的詩歌詞作。……詩詞里凝聚了歷代勤勞聰慧、感情豐富的中國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他們的勞動,他們的奮斗,他們的感觸,……當然,‘詩言志’、‘詞緣情’,詩詞里表露著詩人詞家們高尚的愛國情操,飛揚著他們的凌云壯志,記載著他們的悲歡離合,傳達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滲透了他們對人生的體驗、對世界的思考。纏綿的愛情,真摯的友情,濃郁的鄉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感事、詠物、諷喻,意味深長、發人深省……詩詞,具有征服人心的魔力。”(《中國古典詩詞賞析》,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
英語詩歌也不乏一刀先生對中國詩詞所概括的內容。
許淵沖教授指出:“21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新世紀的新人不但應該了解全球的文化,而且應該使本國文化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使世界文化更加燦爛輝煌。如果說20世紀是美國世紀的話,那么,19世紀可以說是英國世紀,18世紀則是法國世紀。再推上去,自7世紀至13世紀,則可以說是中國世紀或唐宋世紀,因為中國在唐宋六百年間,政治制度先進,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是全世界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
本書的編寫旨在幫助“新世紀的新人了解全球文化”的部分精華,也希望讀者在了解了英美詩歌后對傳播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積極溫習中國詩歌,在合適的時間和場所向外國朋友推廣我們的文化,以達到世界范圍的文化溝通與思想融合,為實現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英美詩歌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思想價值和很強的教育功能,在英語國家以及學習英語的人群中,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多少人通過教授或學習英美詩歌了解了異域風情,解讀了不同文化,豐厚了自己的思想,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營養了自己的文化,加強了自己的素養,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其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啟迪作用是世人皆知的。
作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大形勢要求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作為立志通過各種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建設服務的新型人才,作為愿意
IV .
第一版前言
在國際化環境下、跨文化范圍日益擴大的環境中高效工作的勞動者,雖不能完全做到“學貫中西”,也應當做到“略輸”中西“文采”。因此,不少仁人志士和學者專家呼吁向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提供旨在提高修養和素養的各種課程,含中外詩歌必修課和選修課,并倡導文理滲透。這種倡導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贊許。我們這本《英美詩歌教程》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一種努力。
《英美詩歌教程》編寫體例是實用的。1. 分英國詩歌和美國詩歌兩部分;
2. 按詩人出生年代排列;3. 提供作者生平簡介,供教師講授或學生自己閱讀;
4. 詩作原文;5. 較為詳盡的注解,主要由編者注釋,部分由著名學者所注,也有編者與其他學者思想的結合,旨在幫助學生從英語注釋中學到更多的英語,用英語解釋原詩,以進一步提高讀者英文水平;6. 參考譯詩。譯文是經過斟酌譯出,也有著名翻譯家的譯作,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并通過語言對比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英美詩歌教程》共收英、美兩國32位詩人的65首詩。所選都是英國和美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詩篇也大都是這些詩人的抒情力作,或謳歌大自然,或歌詠愛情,或贊頌祖國,或感嘆人生,或激發希望,或盡情嬉戲于田園,或沉思城市塵囂,或探索天庭神秘,或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抒發人對自然的深情。應當說,所選詩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過去豐富的世界,展示了人生的現實,描繪了人們向往的樂園般美景。這些詩作對一個人的成長會大有禆益。
編寫之前,曾想過在詩作原文注釋后設計一些思考題,供同學們思考。后來覺得應留給任課教師一些天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隨講課進程和內容設計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在不事先看已設問題的情況下思考教師自己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邊學邊欣賞,以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和效果。我們想讓學生在教師講解之時或之后去品味,按自己的理解去欣賞佳作。因此,本書也不提供賞析范例。
《英美詩歌教程》的讀者對象主要包括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適合于參加選修課或自學;對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也有很大參考價值,可作為對已有文學教材的補充,也可作報考英語專業研究生時的重要復習和參考內容。實際上,只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并愿意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情感有文化有修養的人,都應學習一些英語詩歌。詩歌本身沒有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之分。本書注釋詳細、譯文優雅,因此也非常適合廣大的英語和文學愛好者。
(第二版)
英美詩歌教程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過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已在參考文獻部分及譯文后或注釋中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清華大學外文系呂中舌教授通讀了書稿并提出寶貴意見。清華大學出版社宮力老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徐夢非老師極為認真仔細地編輯了本書,那種嚴謹治學的精神令人欽佩,我們對她的感謝之情難于言表。由于水平所限,不足之處仍在所難免,希望發現后指正。
編者2002年12月
PART ONE English Poetry
埃德蒙·斯賓塞
(愛情小詩:第34首十四行詩)
(愛情小詩:處75首十四行詩)
克里斯托弗·馬洛
(癡情的牧羊人致意中人)
威廉·莎士比亞
(第1首十四行詩)
(第18首十四行詩)
(第29首十四行詩)
(第55首十四行詩)
本·瓊生
(致西麗婭)
約翰·鄧恩
(歌)
(跳蚤)
羅伯特·赫里克
(勸少女們珍惜好時光)
喬治·赫伯特
(美德)
約翰·彌爾頓
(哀失明)
(夢亡妻)
托馬斯·格雷
(墓畔哀歌)
威廉·布萊克
(倫敦)
(老虎)
羅伯特·彭斯
(我的心在高原)
(一朵紅紅的玫瑰)
(蘇格蘭人)
(過去的好時光)
威廉·華茲華斯
(孤獨的刈麥女)
(我獨自漫游像一朵浮云)
(她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
(我的心劇烈地跳動)
(倫敦,一八零二年)
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
(古舟子詠)
喬治·戈登·拜倫
(當初我們分別)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
PART TWO American Po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