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具有特殊魅力的企業群體——平臺企業在近些年里蓬勃興起,它們充分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網絡技術,為用戶提供平臺并基于平臺打造商業生態系統,它們使自身擁有強大的網絡優勢,有的甚至與生俱來便擁有平臺基因。由于平臺企業具有參與主體多邊性、交叉網絡外部性、用戶多歸屬性等獨特的經濟學特征,從而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了無窮魅力。然而,人們在享用這種魅力帶來優越性的同時,也面臨著在平臺企業管理中的諸多挑戰,《平臺企業管理:打造最具魅力的企業》嘗試探討平臺企業管理中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
《平臺企業管理:打造最具魅力的企業》共分九章:第一章為全書的緒論;第二章介紹了平臺企業的發展,第三章與第四章分別討論了平臺企業的戰略和商業模式;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與第八章依次論述了平臺企業的關系資本管理、結構資本管理、人力資本管理、創新和知識產權管理;第九章作為全書的結尾部分,探討了平臺企業的績效評價和管理問題。
《平臺企業管理:打造最具魅力的企業》可供平臺企業管理者、政府官員和其他對平臺企業感興趣的人士閱讀,也可作為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和研究生等的參考書。
平臺企業具有參與主體多邊性、交叉網絡外部性、用戶多歸屬性等獨特的經濟學特征,從而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了無窮魅力。
徐福緣,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和博士后流動站站長、上海理工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教育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高校工程訓練教育協會理事長等職,曾獲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專家、國家863CIMS主題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中央直接聯系的高級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承擔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省部級和企業委托項目;獲省部級科技與教學獎等十余項,出版著作6本,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
季成,2007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F為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財務與投資研究部負責人,兼任上海市管理科學學會外包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數字化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擔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華鑫證券TMT(科技/媒體/通信)研究團隊負責人,獲2013年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
編著有《服務外包產業鏈》《平臺,贏在服務》《跨國并購的智力資本整合研究》《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7/2008/2009/2010-2011)》《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發展報告》;在《研究與發展管理》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承擔參與了《上海市發展平臺經濟的對策措施研究》等多項部委、城市和企業委托的課題。
第1章 緒論
1.1 平臺企業概述
1.2 最具魅力的一類企業
1.3 平臺企業管理的框架
第2章 平臺企業的發展
2.1 四類典型的平臺企業
2.2 蘋果公司的平臺之“道”
第3章 平臺企業的戰略
3.1 平臺企業戰略制定的前提和分析對象
3.2 平臺企業的戰略類型
3.3 幾個戰略性挑戰問題
第4章 平臺企業的商業模式
4.1 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的概念和內涵
4.2 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
4.3 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的應變現象
第5章 平臺企業的關系資本管理
5.1 平臺企業的雙邊用戶關系管理
5.2 平臺企業的競爭者和互補者關系管理
5.3 平臺企業的政府關系管理
第6章 平臺企業的結構資本管理
6.1 平臺企業的平臺結構管理
6.2 平臺企業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
第7章 平臺企業的人力資本管理
7.1 人力資本的特征和分類管理
7.2 人力資本激勵
7.3 員工發展和人才培訓
7.4 員工心理契約管理
7.5 企業文化培育
第8章 平臺企業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管理
8.1 平臺企業創新的概念和內涵
8.2 平臺企業的四維度創新管理
8.3 平臺企業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管理
第9章 平臺企業的績效評價和管理
9.1 基于價值角度的平臺企業績效評價
9.2 多視角的績效數量評價
9.3 基于平臺計分卡的績效質量評價
9.4 平臺企業的績效管理
附錄
參考文獻
第二階段是快速成長期企業的主動關系管理。企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后,企業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不斷增加,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這時,如何在鞏固已有業務領域和用戶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發展成為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企業逐漸通過自身所積累的資源與能力去應對政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影響力,開始嘗試針對個別政策去主動聯系和影響政府,營造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第三階段是多元化期企業的互動關系管理。當平臺企業進入多元化期時,企業所積累的資源與能力已經足夠支撐企業主動的預測、影響政府政策,甚至參與政策的決策過程。一些平臺企業會設立專門部門負責政府關系,這是一種企業規避政治環境不確定性風險的行為,對于政府來說也無法忽視這類企業的存在,同樣建立了與企業溝通的機構,企業與政府間建立了互訪、溝通頻繁的長期互動關系。企業可以通過管理政府關系影響政府政策,以獲得政府支持其經濟地位、阻礙其國內及海外競爭者的發展和競爭能力、行使在政府事務中發表意見的權利。在互動階段,企業的政府關系互動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涉及直接參與策略、代言人策略、經營活動政治關聯策略、宣傳策略等。
第四階段是國際化期企業的雙贏關系管理。在平臺企業進入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時,初期通常難以應對,這時本國政府的作用就凸顯出來。由于東道國政府的一些保護政策會給跨國平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帶來諸多限制,因此,跨國平臺企業必須去影響政府,提高議價地位,其中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母國政府來影響東道國政府,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與母國政府形成互動關系,還必須營造一種長期雙贏的關系來獲得政府支持。一家大型跨國平臺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后,往往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行業形象,母國政府應該予以支持,母國政府可以通過平臺企業的國際化實現國家品牌、行業形象、外資及稅收等利益。
在2013年的“兩會”上,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將互聯網企業“走出去”提升為國家戰略,包括:國家進一步參與到與互聯網有關的國際規則和安全標準的制定中,爭取話語權。政府可考慮以互聯網企業作為試點,嘗試以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加強政府的服務職能,為互聯網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指導和信息渠道(詳見附錄2),這些充分反映了騰訊在國際化期的政府雙贏關系管理的強烈訴求。
2.通過不同渠道實現有效溝通
開展關系管理離不開建立多樣的溝通渠道,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為了與政府保持長期良好的關系.首先要與政府有關部門有經常性的直接或間接溝通,一方面了解政府的行業政策,指導企業的戰略制訂和經營管理;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經常向政府部門溝通企業的發展狀況,共同分享成功經驗、反映經營困難,這樣有利于政府制定出客觀有效的政策。直接溝通包括企業高層定期拜訪和設立公共事務部門進行日常溝通。企業公關事務部的溝通主要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向政府反映企業在政策、經營、稅收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等。相對于直接溝通,企業與政府的間接溝通就顯得輕松,包括企業參加或舉辦各種公益活動等。
平臺企業在溝通渠道選擇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甚至可以聯合其他企業發出共同聲音。政府在制定各項監管政策的時候通常會聽取行業和企業的意見,特別是一些有影響力的機構。平臺企業充分利用各種行業協會或聯盟,以一個集體的聲音與政府機構進行溝通,影響相應的產業監管政策的制訂。當年,UPS、DHL、聯邦快遞和TNT四家快遞公司,就是成功借助亞太速遞業協會,說服亞太各國政府降低市場準人壁壘后順利進入亞太各國市場的。
3.幫助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平臺企業
平臺企業有其獨特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特征,一些政府部門往往會認為平臺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存在不正當競爭、欺詐等行為,對于做大的平臺企業往往會進行反壟斷管制,給平臺企業帶來很大“傷害”。這些偏見主要源于對平臺企業缺少深刻理解,平臺企業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立法者、監管機構和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理解平臺企業的運行機理,消除這些負面影響。
有參政議政資格的平臺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提交提案幫助政府了解平臺企業及其發展環境。隨著平臺企業的經濟政治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些有影響力的平臺企業領袖被邀請參政議政。在2013年中國“兩會”上,騰訊、小米科技、百度等平臺企業巨頭的領軍者馬化騰、雷軍、李彥宏分別交出了自己的提案(見表5-7,詳見附錄2),涉及創新發展、“走出去”、海外上市、創業環境、知識產權、互聯網環境等方面,這些提案反映了當前平臺企業和平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瓶頸,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充分關注,不僅有助于平臺企業自身的經營,也有助于促進政府了解平臺企業和產業,制定出科學的產業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