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國際化、生產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跨國界的生產要素和商品流動的規模持續擴大。外國資本通過國與國之間投資和貿易渠道,對東道國產業發展產生多方面的深刻影響,使得各國產業主權和產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產業安全成為各國在對外經濟交往過程中必須著重考慮的重大問題!秾ν饨洕_放與中國產業安全研究:福利視角》將產業安全問題置于世界經濟的兩個引擎——“投資”和“貿易”的框架內,結合福利角度對國家產業安全的理論起源、國家產業安全與貿易開放及投資開放理論進行了全面的闡釋;與此同時,《對外經濟開放與中國產業安全研究:福利視角》運用大量的數據資料重點探討了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對中國產業安全的影響機理,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對外經濟開放與中國產業安全研究:福利視角》適用于經濟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經濟類高校師生及決策部門有關研究人員做參考讀物。
《對外經濟開放與中國產業安全研究:福利視角》從福利經濟學角度闡釋了產業安全問題,涉及福利經濟學與經濟福利的含義、經濟福利的個體評價與社會評價,經濟福利與對外經濟開放的關系及福利經濟學角度的產業安全理解。其次,就對外經濟開放引致的產業安全問題領域的研究進行了較系統的文獻梳理,包括國家產業安全的理論起源,國家產業安全的貿易理論基礎,投資理論基礎及相關的國內外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
第1章 對外經濟開放與產業安全問題綜述
1.1 研究的背景及動因
1.2 經濟安全與產業安全概述
1.3 開放條件下的產業安全
第2章 福利經濟學角度的產業安全研究
2.1 福利經濟學與經濟福利的含義
2.2 經濟福利的個體評價與社會評價
2.3 經濟福利與對外經濟開放
2.4 福利經濟學角度的產業安全理解:基于對外開放
第3章 基于對外經濟開放的產業安全研究綜述
3.1 國家產業安全的理論起源.
3.2 國家產業安全的貿易理論基礎
3.3 國家產業安全的投資理論基礎
3.4 國內學者對產業安全問題的研究
3.5 國外學者對產業安全問題的研究
第4章 基于投資開放的中國產業安全與福利分析
4.1 中國投資開放與產業安全發展
4.2 投資開放與產業安全的理論分析:基于福利角度
4.3 投資開放與產業安全的實證分析:基于福利角度
第5章 基于貿易開放的中國產業安全與福利分析
5.1 貿易金融發展與產業安全均衡.
5.2 國際貿易與產業安全的理論分析:基于福利角度
5.3 國際貿易與產業安全的實證分析:基于福利角度
第6章 外來技術與自主研發對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6.1 對外開放中的技術引進與產業均衡發展
6.2 比較優勢、自主研發與產業均衡發展:基于福利視角
6.3 技術引進、自主研發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證分析
第7章 開放、保護與產業安全的戰略措施
7.1 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日益提高
7.2 開放與保護之間的矛盾
7.3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產業保護
7.4 增加福利水平的產業發展與控制戰略安排
7.5 為維護國家產業安全提供制度安排
參考文獻
《對外經濟開放與中國產業安全研究:福利視角》:
自動報警的智能功能、實現實時監控的產業安全預警體系,為我國產業安全監控、預測、警示和防護提供了一種決策工具和預警維護技術。李孟剛(2013)立足于開放經濟、開放市場的前提之上,分析科學發展觀與產業安全的內在聯系;研討各種外部政治、經濟因素對我國產業的滲透與影響,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產業安全評價體系,客觀評判了當前中國產業安全與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他以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充分考慮到行業特征,選取鋼鐵、石化、輕工、紡織、機械、汽車、電子7個重點產業進行實證評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安全狀況。
同時,還有很多學者針對具體行業的產業安全也做了很多較深入的研究工作。胡曉鵬(2006)以產業安全為切人點,在對中國食品加工業地位進行基本界定的前提下,分別從對外依存、資本控制、市場控制和技術進步4個方面考察了中國食品加工業的產業安全能力?傮w上看,我國食品加工業雖然在上述4個方面處于不利的位置,但國外同行并沒有構成對我國食品加工業顯著的產業威脅。長遠來看,中國食品加工業必須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開放中加強產業安全,一味地保護只能是失敗。王蘇生等(2008)針對跨國并購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安全影響作定量分析,在產業安全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利用汽車產業國際競爭指標、汽車產業對外依存度以及外資產業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控制程度三大指標構建了汽車產業安全評價模型。模型中所有一級、二級指標均與外資并購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從而得出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在跨國并購日益成熟頻繁的大環境下的安全級別。2008年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中國所遭受的沖擊首當其沖是對外貿易,尤其是紡織業產品出口和進口出現了雙下滑,企業生產和經營困難。從產業控制力、競爭力、成長性、發展環境等角度,趙書博和胡江云(2009)全面分析和評估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安全形勢,并提出維護中國紡織業產業安全的政策措施與建議。如張麗淑(2011)從跨國企業行為視角所做的我國零售產業安全評估,研究構建了零售產業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并分別通過加權平均模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兩種方法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顯示:2009年我國零售產業尚處于“基本安全”狀態,但2003年以來呈明顯下降趨勢,兩種方法實證結果極為一致,且與其他學者的判斷相吻合。結論認為:基于跨國零售企業行為研究來評估我國零售產業安全的理論構思是可信的;基于跨國零售企業行為視角以探尋零售產業安全風險防范對策的思路是可行的;楊化邦(2011)對中國鋼鐵產業安全關鍵要素進行了分析,分別從生產技術、市場結構、原料瓶頸和國家產業政策等方面對鋼鐵產業的安全關鍵要素進行討論;張意翔(2011)給出了中國煤炭產業生態安全評價,以煤炭產業土地環境、煤炭產業水環境、煤炭產業大氣和煤炭產業生態控制力為基本指標,運用計量模型對2005-2009年問我國煤炭產業生態安全度進行了評價。結論認為,盡管我國煤炭產業處于基本生態安全狀態,但是這幾年的煤炭產業生態安全度在不斷減弱。為此,我們可以從實施節約優先的發展戰略、綜合開發利用與煤共伴生資源和煤礦廢棄物、加強節能和能效管理等方面人手提高煤炭產業生態安全度,促使社會持續發展。卜偉(2011)等基于產業控制力分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安全問題,利用1998-200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選取外資市場控制率、外資股權控制率、外資技術控制率和主要企業受外資控制率4個指標,從產業控制力角度考察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安全問題,發現外資對裝備制造業產業控制力影響較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內資裝備制造業產業控制力、保障產業安全的主要對策建議。
3)關于維護產業安全對策方面的研究
在關于維護產業安全的對策方面的研究,很多學者很早就意識到了該問題的嚴重性,早在20世紀末,張勤奮(1999)指出產業安全是指一國產業在國際競爭中抗擊外來侵害的狀態或能力,產業安全的實質是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中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本國的產業。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外企尤其是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日益規;,我國的產業安全問題也隨之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雖然經濟一體化已成世界潮流,但貿易保護和投資限制仍未過時,各國都應在努力尋求更具隱蔽性的措施來保護本國的產業安全。沈東(2004)在其研究中強調,產業安全不僅僅是國際貿易領域引發的問題,也涉及到農業石化、紡織等領域,面對紛繁復雜的局勢變化,產業安全保障是行業穩定發展的根基。在產業安全保衛戰中,應該把產業安全當作第一要務來抓,行業應及時反應,提高抗風險能力,上下產業鏈配合,這是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