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統治中歐長達千年,對德意志乃至歐洲歷史進程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然而伏爾泰諷刺它“既不神圣,也非羅馬,更非帝國”,長久以來帝國成為政治軟弱和民族分裂的代名詞,但這種評價是否代表歷史的真相?神圣羅馬帝國究竟是什么?它如何運行?它為何能延續這么久?它又如何走向崩潰?
面對這樣復雜又迷人的研究對象,本書作者彼得·威爾遜嘗試超越民族國家視角,提供了獨樹一幟的觀察帝國的方式。他在更廣闊的歐洲史背景下,考察了帝國發展的重大階段,著重關注帝國從1495年開啟憲政改革到1806年解體的歷史,全面介紹了帝國的關鍵制度和發展趨勢,并剖析了民族主義與帝國認同之間的張力。
威爾遜并不把帝國視為一個失敗的君主國或是德意志民族國家尚不完善的先驅,而是從帝國自身角度出發,認為帝國是一種包含君主制、等級制、聯邦制因素的多層次體系。
彼得·威爾遜(Peter H. Wilson),英國知名歷史學家,皇家歷史學會會士,現任牛津大學萬靈學院戰爭史奇切利教授。主要研究中歐史、戰爭史,以及神圣羅馬帝國史。著作已被譯為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等近10種語言,代表作有《神圣羅馬帝國,1495—1806》、《三十年戰爭史:歐洲的悲劇》(2011年獲軍事史學會杰出圖書獎)、《歐洲之心:神圣羅馬帝國史》等。
殷宏,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博士。對中世紀與近代早期歐洲史有所涉獵,譯有《塔中書》《神圣羅馬帝國,1495—1806》等書。
第2版序言/III
關于注釋/IV
地 圖/V
第一章 學術研究中的神圣羅馬帝國/1
第一節 導 言/3
第二節 出發點/4
第三節 觀點與解釋/7
第四節 帝國政治發展趨勢/20
第二章 憲政發展/35
第一節 1495年之前的發展/37
第二節 帝國改革時代/44
第三節 教派時代/62
第四節 帝國復興與帝國政治的國際化/85
第五節 普奧之爭與帝國崩潰/92
第三章 關鍵制度及其發展趨勢/101
第一節 皇 帝/103
第二節 帝國議會/108
第三節 帝國法院/118
第四節 帝國稅收/127
第五節 帝國防衛/143
第六節 大 區/150
第七節 帝國教會/156
第八節 帝國意大利地區/161
第九節 領地絕對主義/166
第四章 民族與身份/173
第一節 愛國主義/175
第二節 溝通領域/186
第三節 象征主義與儀式/191
第四節 帝國身份的遺產/198
第五章 結 論/203
附 錄 1440—1806年間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211
推薦書目/212
索 引/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