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強國經濟學的視角,論述了中國從“大國”到“強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揭示了中國系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并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新的視角闡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強國經濟學理論。本書突破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框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視角下,闡釋了如何攻克世界經濟發展的難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深度有機融合的新型關系。所有制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本書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進行了全面闡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之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西方自由經濟體制的超越,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揚棄。本書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差異,包括在經濟發展和產業政策上的選擇差異等。西方在金融自由化下“脫實向虛”,虛擬經濟和金融全球化引發全球經濟危機,而實體經濟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和政策引導方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本書還重點論述了收入分配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的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念和路徑。我國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保持國家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以實踐為素材,提煉和總結出規律性學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周文,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新興經濟體研究等。先后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農村經濟》、《經濟學動態》、《財貿經濟》、《馬克思主義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光明日報》(理論版)、《政治經濟學評論》、《教學與研究》、《經濟學家》等雜志或報紙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近2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